近年来,北京高校的毕业生中,有许多人选择到西部就业,他们把个人的发展融入西部建设中,他们在西部实现自身价值,他们在西部成才成长。11月10日,记者随北京教育新闻采访团来到他们中间。
裴晓强:在西部可以更好地施展拳脚
裴晓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2007级的硕士毕业生,毕业后至今在甘肃兰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10所工作。
4年来,他做科研,搞管理,下工地;他和他的同事作出了一个个国际一流科研成果。“在这里有太多的事情做,很忙,过的很充实。”他说。
在这里,他感受到能参与大项目研究的乐趣,自身的价值的实现,体会到一砖一瓦亲手做成的乐趣;他带着安全帽,到工地上干活,他的感受是“很辛苦,有乐趣。”
“杨利伟手中的操作棒,我做的。”他露出微笑,“从选材料,到设计,再到制作,都是我亲自动手干的。”
裴晓强的大学时光是辉煌的,曾获得北航“冯如杯”科技作品竞赛、天文知识竞赛、飞行器设计竞赛、国防教育定向越野竞赛等多种奖项,在2007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因为同时获得“国防科工委优秀硕士研究生”“校级优秀硕士论文”“研究生振兴国防奖学金”“院级优秀硕士论文四项全奖的优秀毕业生”而四次登上领奖台。
当时,原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到北航宇航学院来要毕业生,学院最先推荐裴晓强。这份工作主要负责项目管理和规划,留在北京且待遇优厚,是很多毕业生心目中的好工作。许多外地毕业生就业的第一选择都是留京。
可是在那个夏天,裴晓强踏上了西行回家的列车。
谈及当时的选择,他说:“当初没太多想,北京的硕士博士人才太多了,留在北京的话,难以进入深层次的研究,而在兰州就不一样了,西部地区重点大学毕业的研究生人才十分匮乏,人才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有更好地施展拳脚的地方。”
“北京人才过剩,兰州缺人才,回家乡是最好的选择。”他笑着说。
对人才的价值,他的看法是,“需要你的地方才有价值”,“人才堆放到一起过剩也是浪费。”
他把自己比作一颗黄豆,在北京可能最多被磨成豆浆,而剩下的豆渣就倒掉了,然而这颗黄豆如果放在西部,就可以尽其所用,剩下的豆渣也会当成肥料,带来更大的效益。
他回兰州还有一个缘由,“与家乡有感情,对航天有感情”。
他的同学大都在北京航天城总部工作。他常去北京出差,看到他的同学工作和生活状况。对比之下,他更感到回兰州工作的好处多。
“如果在北京工作,不可能有这样的动手做机会,也只是在办公室里动动电脑,价值体现不大。”他在北京的同学,更多的是在电脑屏幕前“动动手”。
“在生活上,回来能与家人在一起,很欣慰。”裴晓强说,“如果留在北京就会失去了很多生活的乐趣。”已有了一个两岁的女儿的他,形容自己的生活是“忙并快乐着”,白天在单位忙于工作,晚上回家陪孩子玩游戏。周末假期,带着孩子去看望父母,一家三代其乐融融。
其实,起初回兰州工作的想法,父母并不赞成,“好不容易考到北京去了,应该留在北京发展。”裴晓强说,“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好的,只要孩子幸福,他们也就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