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复旦南开退出自主招生联考 自设改革方案选优纳贤

2011年12月05日 09:43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2月1日,南开大学宣布2012年自主招生将自行命题、自行考试。2日,复旦大学公布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招生方案,对除江浙沪之外地区的自主招生采用新的“推优直选”办法。这意味着,两校都退出了“北约”自主招生联考。

  在高校“组团”招揽生源的局面下,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为何选择“单飞”?——编 者

  复旦大学

  给“赶考”的学生减负

  为何退出联考?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给出了三条理由。

  首先,希望破除应试的束缚。“自主招生改革的初衷,是为了打破高考‘一考定终生’的弊端,避免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不再围绕分数线做文章。”一位参与招生工作的复旦老师表示,近几年来,自主招生越来越成为名校之间提前争生源、圈定高分考生的主要途径,大大背离了改革初衷。

  其次,坚持素质教育导向。自主招生的选拔手段,应在高考的基础评价之外,全面考察一个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潜力和综合素质,而不是多一次“小高考”。

  第三,真正用好自主权。大学自主权应主要体现在招生环节,而不是考试环节。复旦希望“在尊重高考制度的前提下,不断探索自主选拔录取的新路径”,“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体现大学选拔人才的能力”。

  复旦大学方面表示,不再参加联考,有利于缓解大量考生赶考的压力。据介绍,近年来自主招生联考的平均预录取率在10%左右,去年复旦自主试点联考板块的实际预录取率更是低于2%。这意味着,其余90%考生都成了大学选拔高分考生的陪榜者,仅增加了应试负担,却并未享受到招生优惠政策。不参加联考,复旦的面试录取率也将控制在50%以上,即每两位参加面试考生中至少有一位可被录取。

  复旦的2012年自主招生方案强调要“自主招收高中阶段全面发展、表现优异、具有学术研究志向和潜质的学生,实施中学推优、大学专家组综合评价面试选拔预录取的办法”。

  这种“直推生”的选拔办法是:由部分中学按规定形成推荐材料,经复旦大学专家组审核后直接进入面试,无需再筛选。而以往“推优生”的综合评价、筛选环节则由大学完成。复旦大学招办表示,一所中学只享有一种“推优直选”渠道,即有“直推生”名额的便不再享有“推优生”名额,反之亦然。

  按照复旦的招生简章,在近5年内向复旦大学输送过学生的中学和近5年内未向复旦大学输送过学生的全国国家级贫困县中学,都可由校长向复旦大学推荐1名学生参加“推优直选”,部分试点学校名额更多。获得“推优直选”预录取资格的考生仍须参加高考,其高考成绩高出所在省区市的一本线20分,即可被复旦录取。

  南开大学

  为“南开标准”而冒险

  在自主招生联盟“多足鼎立”的形势下,南开大学单独组织考试,独立实施“南开标准”选拔多元人才,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和压力:命题怎样体现“南开标准”?告别联考后怎样加强对生源的吸引力?对此,南开大学招生办负责人表示,为了招到适合南开的学生,这种冒险是值得的。

  根据南开2012年自主招生政策,全国示范性高中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经由学校推荐,可凭借南开大学寄送到相关中学的推荐号,获得考试资格。

  此外,南开开设自荐“直通车”。全国示范性高中学业成绩优秀、名列前茅的综合素质突出者,可自荐申请;针对天津籍考生,凡是在本市组织的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等科目均取得A等级的,也可直接自荐申报南开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考试。

  南开大学2012年自主招生最大的变化在于希望招到“志趣相投的学生”。“就是找到适合南开的学生。”校长龚克说,此举针对高考的明显缺点——高考录取按照总分排队,抹杀了考生的专长。

  锁定单科成绩突出的专才,是此次自主招生的一大亮点。招生简章规定,在自主招生考试中,文科考生语文单科成绩前十名,以及理科考生数学、物理、化学任意成绩前十名,只要高考成绩达到所在省份重点线,就可进入南开的中文或数理化相关专业。特别优秀者还可直接入选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而开的“伯苓班”与“省身班”。

  “南开标准给了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多机会。”南开大学招生办负责人解释,以往取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最大“优惠”是在南开录取线下,调低三四十分录取。如今不但门槛降到了重点线,而且入选者可以直接进入感兴趣、能够发挥其潜质的专业。

  南开还提出,自主招生考试中文科总分前五和理科总分前十的学生,面试合格后,只要高考成绩达到学校最低录取线,录取时就可满足第一志愿。这些综合或单科成绩格外出众的考生,在复试时也与别人不同,将由考官单独面对面考查。(记者 姜泓冰 朱 虹)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肖媛媛】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