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义县杨孟沟村的王长荣老师,在这个山村教了44年的书,每天靠摆渡来接送孩子们上下学。9月21日,王老师再次出发。本版图片由记者 白琳 摄
王长荣:62岁,退休教师,现居住在锦州市义县头道河乡杨孟沟村。
从参加工作开始,他便扎根乡村,守在一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的小村内,生源少,师资差,他一个人办起了一个学校,最多时候,一人教授三个年级,如此辛苦,他却坚持了整整44年。小村与世隔绝,进出村只能靠渡船,他撑起长篙,每天摆渡接送学生上下学。一条大河,一条小船,记载了他44年苦乐。
如今,他退休了,常年的辛苦,使他积攒下来一身疾病,但是他的心还系在孩子们身上,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有人能够来到这个乡村,接过他撑了44年的渡船。
本报帮他圆梦:孩子们的桥有希望了
干了一辈子的老师,王长荣没有干够,他还想拿起教鞭,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的身体真不允许我再当老师了! ”王长荣这样说。
王长荣把记者带到了大凌河渡口:“你看看这条大河,它把我们村子世代都隔在了这里,孩子们上学太苦了,我现在退休了,但是还有一个疙瘩解不开,那就是我们村子里的这些孩子可咋办?谁能接过我撑了这么多年的渡船? ”
王长荣说,杨孟沟村世代都没有一座正经的大桥,孩子们上学走不出去,秋收的粮食也运不出来。“每年我们卖粮食,都要等封冻以后,收粮车是从冰面上把粮食运走的”,王长荣说,“我们的粮食每斤永远比邻村的少卖几分钱,因为收粮户不愿来啊,怕危险!几乎每年都有运粮车掉到冰窟窿里! ”
在记者的努力下,已经有沈阳的两位爱心企业家愿意出资为杨孟沟村修桥,如今桥梁的设计工作和施工单位都已经联系妥当,大桥明年春季施工,王长荣老师的夙愿就要实现了。
对话
每天在家里想孩子们
辽沈晚报:44年一个人守候在大山里,付出了那么多,你是否觉得是值得的?
王长荣:一个人支撑一所学校,的确不容易,也觉得累,也曾有过抱怨,但是每当看到我的学生一批又一批成长起来,有的当了老板,有的考上大学,他们都走出了这个山村,我就特有成就感,我觉得我所有的辛苦都很值得。
辽沈晚报:有人说你退休了,可是却没有从前快乐,这是为什么?
王长荣:我这半辈子都是与孩子们一起度过的,和孩子们在一起,这就是我的生活,我现在退休了,远离了孩子,我不适应,我还想拿起教鞭,还想给孩子们上课,可是我的身体不允许,所以现在,我只能每天在家里想孩子们。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我的接班者能够教好他们,让他们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