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2月12日《京华时报》报道,12月8日,网友刘志峰发微博质疑工程院新晋院士谢剑平“研究更高效杀人,却当选院士?”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也表示谢剑平的当选是科学界的耻辱,其研究成果会误导公众,帮助烟草企业卖烟。
本轮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单一经公布,便引来广泛关注。先有多位高官从密集候选到最终全部落选的反差引来热议,再有那位影响颇大的海归博士饶毅为落选的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乃至整个海归群体鸣不平。从来不缺乏内部关注的院士评选,似乎正面临着近年来最大的来自外部的社会质疑。
评选就有淘汰,尤其如院士这样高规格的评选,出现争议本属正常。不过对“烟草院士”的争议似乎并不完全一样,因为它不是对某位候选人的学术水平提出质疑,而是集中于其研究内容本身——烟草“降焦减害”。
吸烟有害健康,烟草生产和销售应该受到严格控制,但烟草生产本身并不违法,研究烟草生产工艺也没什么不可以。更何况,谢剑平所从事的研究领域恰恰是如何“减害”。只要其研究水平和质量确实够高,当选院士并非不可。事实上,谢剑平的导师、烟草生产及卷烟加工工艺专家朱尊权,早在1997年就已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问题是,按照国家控烟办主任杨功焕的说法,“降焦根本不能减害,这是全世界已认同的科学道理”——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谢剑平从事“降焦减害”研究已经多年,而且其学术成果也都集中于此,如果说“降焦根本不能减害”属实,则意味着他所从事的研究本身就属于伪科学,不但院士之争是非一目了然,其多年来凭此研究获得的各级科研资助和奖项荣誉,也都成了无源之水。
因此“烟草院士”之争,当务之急首先应该还原到基本的科学之争,即“降焦减害”研究究竟是否属于科学范畴,究竟还值不值得研究。这不但关乎一位院士的当选是否合理,更关乎学术本身的纯洁和尊严。(刘楚汉)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