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他们解决心灵上的苦
100多个学生,穿着单薄的衣服,挤在村里的本主庙耳房里上课,寄宿的学生16个床位上挤下24个学生,每天吃两顿,饭菜是用黄豆做成的炒“蛋白肉”和萝卜丝汤,每个月学校只能保证吃上3顿肉。
这样生活,或许我们大多数家庭的孩子并没有体验过。孩子的苦是外在的,而该校校长的苦却是心灵上的,校长如今最希望的是能有好心人能帮帮孩子们。
我们小小的给予,对于这些乡村里的孩子来说都会弥足珍贵。我们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我们可以尽力去改变他们的生活。
好心人,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吧。
当城里的孩子坐在现代化建筑学习的时候,山里的孩子却在破败的本主庙里发出琅琅书声。自去年9月份至今年的12月19日,一年多的时间内,大理州洱源县乔后镇文开中心完小的一百多名小学生是在白族本主庙的左、右耳房中度过的。
耳房三面有墙,没有可关起来的门,冬天的风像刀子般刮在孩子们的脸上,单薄的衣装不足以御寒。然而,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脸上挂满着微笑。但在旁观者眼中,这样的孩子让人心酸、怜惜。
八个孩子在破旧的教室自习
洱源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而乔后镇经济在洱源也排名靠后,用乔后镇的一位官员的话说就是,“乔后镇是贫困县里的贫困镇”。自下关至乔后,顺着串起洱源县西部乡镇的唯一一条柏油马路钻山、出山,需驱车四个小时。文开中心完小地处山腰间,距乔后镇政府不过22公里的路程。
12月22日下午4时,车停在距离小学约100米远的山路上,记者徒步上山,映入眼前的是一老式的2层宿舍楼和一栋陈旧、略显破败的庙宇,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这2栋建筑是文开完小百余名学生学习、生活的所在。
十多个孩子在教学楼前的空地上打闹,冬天的寒风吹着,但他们衣着单薄,只有银铃般的笑声在大山里飘荡。
上课后,二年级的8个孩子回到教室上自习。教室只是一间逼仄的小屋,摆上几张破旧不堪的长课桌、凳子便满满当当,他们安静地自习,手握着铅笔在作业本上写着什么。
文开完小是文开村委会唯一的一所六年制小学,现有107名在读学生,73名寄宿。最远的学生家中距学校有15公里,校长李金宝说,都是山路,全靠步行,周末几个孩子结伴而行回家。
一年多几经搬迁,16个床位挤24个学生
去年6月,文开完小的师生宿舍成了危房被拆除,于是将原来的2层老式教学楼部分房间改成师生宿舍。
同年9月,新学期开学,没有教室,学校借用村里的本主庙左、右两间耳房作教室。校长李金宝说:“白族人信奉本主,族长也开明,说都是文开的子民,就让孩子们在耳房上课。”
在将原先教学楼的大部分房间改成师生宿舍后,学校的73名寄宿制学生,除2名借住在亲戚家中外,其余的71名学生挤在4间学生宿舍内。
在一间三、四年级的男生宿舍内,横竖摆满了8张上下铺铁架床,床上铺着的被子薄而脏,这间宿舍内,16个床位上睡了24个学生。在一间女生宿舍内,8个床位睡了11个女孩。
上午10点、下午5点,孩子们一天只吃两顿饭。22日下午,孩子们的饭菜是用黄豆做成的炒“蛋白肉”和萝卜丝汤。
条件苦,校长最想建教室、宿舍
因条件苦,文开完小没有过年轻女老师。即便是年轻小伙,也呆不了多久。呆得最长的是40岁的校长李金宝了,9年前就来学校。
对于未来,李金宝有无奈,由于在校学生只有100多人,达不到申请“校安工程”所需的300名在校生的条件。他希望,社会上能有爱心人士帮助,为这些孩子,建造新的教室和宿舍。
文开完小达不到申请“校安工程”所需的硬条件,这事在洱源县教育局得到证实。教育局相关人员介绍,文开完小是短期保留学校之一,今后,文开完小可能会被列入第三批“校安工程”名单中,也有可能最终会被“撤点并校”。但目前并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如果没有任何外来帮助的话,文开完小的学生或许会一直一天只吃两顿饭,在逼仄的宿舍内生活,穿着单薄的衣服与寒风对抗,在陈旧破败的教室里喊着“为祖国而努力奋斗”的誓言。(吴奔明 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