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是每一个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如何挖掘这一潜能,并使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得以运用,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一名合格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虽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完全可以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使其个性充分发展,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尽可能多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社会作出其应有的贡献。这不仅是教师工作的需要,更是时代赋予语文教师的历史重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努力活跃课堂气氛。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在语文课堂中,应该有起伏动人的诵读、自由联想开放式的对话。所以,现在有许多教育家都呼吁课堂教学“民主”,其核心就是要解放学生,把学生从受支配地位中彻底解放出来,不再做书本的奴隶,而应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过程,做好了互动,就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事实证明,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正统的课本教育,往往只强调接受或模仿,却忽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当前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会制约他们将来可持续发展的潜能。因此转变教学观念是当务之急。应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发现;教师应在大纲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探讨、发现、创造的能力,让学生从“学答”向“学问”转变。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发散性思想,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突破一题一解,主张一题多解。例如,在作文训练中,不妨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对立面中寻求立意,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就应该大力倡导,大加鼓励。课堂教学中反向立意多了,学生求异思维的创新意识自然会与日俱增;突破固定模式,主张多元并举。一名成熟的教师,大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越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师,课堂教学方式就越多姿多彩,学生总有常听常新的感觉。如,结合阅读教学中的解词训练,可列出一些词语的所有义项,根据课文提供的具体的语境,选择相关的义项,或结合课文的语段分析,通过比较鉴别,从种种理解中选择自己认为最具有说服力的认识,或从纷繁的材料中概括要点或论点。这些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也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创新。因此,在阅读课上,教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提问。写作课上,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指导他们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课外引导学生写研究性小论文。这样,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延伸到校园,从校园延伸到社会,从书本延伸到生活的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定能得到提高。总之,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教师要不断地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和学生的特点及教学要求,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让学生的创新潜质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成为有用之材。(秦安县兴国四小 胡芳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