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教育新闻

让“洋高考”热由忧变喜

2012年01月05日 10:35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北京教育考试院公布,北京报名参加今年高考的考生约为7.3万人,比去年少3000多人。这意味着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已连续6年下降。专家指出,高中生参加“洋高考”,放弃国内的高考,是北京市高考人数连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新京报》1月4日)

  说到“洋高考”,有些人的印象是这样的:一些学生成绩不好,在国内无法考上好的或比较好的高校,而父母又有钱,于是就到国外去了,似乎也就是花钱买洋大学上。然而,报道表明,通过“洋高考”出国的大多是优秀学生,至少北京市的情形如此。北京四中近百人申请国外高校,今年成绩最好的学生均已被国外高校录取。

  中国人喜欢说,坏事可以变成好事。那么,能不能让“洋高考”热也变成好事呢?我看可以,关键是要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敢于承认我们的高等教育水平与某些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有人硬是不愿承认这一点,他们或者认为我们的高等教育比人家好,或者说我们有我们的长处、人家有人家的长处,是不分高低。即使出现了“洋高考”热,他们也会说,不是我们的高等教育不如人家,而是一些家长盲目跟风、崇洋媚外。照他们的说法,参加“洋高考”的,最终没有好处。

  而事实上,即使单从此篇报道中也可看出人家的教育确实值得借鉴:一、去年12月,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新科院士”名单统计显示,新当选院士中,留学回国的占近90%。二、“90后”学生的家长们大多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的也有留学经验。这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参加“洋高考”,决非跟风。三、排在首位的留学理由是“接受更好的教育”(67%)。假如我们能正视这样的现实,承认我们的高等教育与某些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并努力改进,那“洋高考”热就变成好事了。

  第二,如果能让大多数参加“洋高考”的人学成后回国,“洋高考”热也就变成了好事。在我们的高等教育追赶先进国家尚需时日的情形下,假如出国留学的人能更多地回来,岂不是利用人家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为我们培养人才了吗?遗憾的是,目前好多优秀的留学生出国后就不回国工作了。有资料显示,北大、清华成了出产美国博士最多的本科高校,而这些美国博士大多不愿回国。个中原因多多,比如,即使是一流人才回到国内,也难以将主要精力放到学术研究上,而要放到跑项目、疏通关系上。优秀人才滞留国外,减少了我们的人才数量,拉大了我们与人家创新能力的差距。

  要让“洋高考”热变成好事,最重要的是正视现实,承认我们的高等教育、用人机制及其他诸多方面确实与某些先进国家存在差距。采取不承认主义,甚至还说大话,那就只能每况愈下了。(汪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教育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