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揭露公务员考录问题种种:资格审查存猫腻(2)
公务员考录存不规范之处
在北京联想集团上班的周玲也曾经报考过一家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她告诉记者,当时她笔试成绩排在她所报岗位的第一名,按照一比五面试,最后还是没有被录取。
“我后来查了,我那个岗位招五个人,但是最后只要了三个人,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没有招满?又是什么原因没有录取笔试成绩排在第一的我?还有,说是结构化面试,我的面试成绩又究竟是多少?由哪几部分构成?打电话去问,也没个说法。”周玲说。
周玲后来辗转从被这家单位录取的同学那里得到一种说法称,这家单位之所以不将招人名额用完,是因为内部还有大量长期聘用的有关系的人员等着解决编制问题。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认为,目前,公务员考录过程中不规范之处甚多,主要包括:“命题存在着不规范。命题负责人有可能出现泄露的情况,应该多组织一个命题小组,包括各方面的专家,这些专家都不参加面试。现在各个部门的做法都不一样,有的由负责人命题,有的由自己单位人员命题,这样很难保证命题的科学性,也容易导致试题雷同。”
“还有就是一些面试人员不规范、不专业,或者问一些和工作没有关系的问题。”姜明安说,“考生面试规则和程序也存在一些不规范之处。一些地方面试时间不统一,还有一些地方面试就是看人下菜碟。考官打分的方式也不规范,有的是各自打分,有的是彼此商量。”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莘也认为,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公务员面试的确可能存在一些内定以及徇私舞弊的情况,等于在走形式,让其他考生陪考。
“总的来说,在中央或北京还是很规范,但在一些地方尤其是行政级别偏小的地方,可能不太规范。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对于大家来说还是很大的,公务员岗位的竞争也很激烈,因此更需要规范。”刘莘说。
公务员考录过程应标准化
对于此次人社部公开表态规范公务员考录过程,业内专家均表示,积极意义十分明显。
“对于公务员考录过程进行规范和改革,能够保证考试更公平并尽量防止避免徇私舞弊的情况,减少猫腻。此外,有利于保证政府的公信力,恢复对公务员考试的信心;有利于提高录取公务员的质量,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姜明安说。
刘莘也认为,公务员招考本来的初衷是以一种客观的考试来录用人,但如果作弊、内定就颠覆了原先的目标。“公务员考试之所以要求客观公平,是因为公务员队伍需要很高的素质,这样在行使行政权力时才能做到公正,如果个别人靠裙带关系进入公务员行列,首先从管理上就非常难,此后一环扣一环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从公务员考试源头进行治理,对于建设法治政府的积极意义十分深远。”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来各省市的公务员面试采取了如现场直播,考官异地交叉使用等形式确保公正公平。
湖北省在去年7月的公务员面试中就对部分考场进行了电视直播,并且明确规定,“面试考官组一般由招录机关的考官和公务员主管部门选派的考官组成。其中,招录机关考官不超过3人(含主考官,主考官一般可由招录机关的有关负责人担任,也可由其他考官担任);面试考官组人数必须是奇数,原则上为7或9名”。
对于今后公务员考录改革的具体措施,姜明安建议,首先,需要科学的命题,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制定不同的题目。命题的专家和面试的专家要分开;其次,参与面试的考官分两种,一种是技术性很强的,一般是由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组成面试小组,而有的岗位专业性不是那么强,就可以由各个单位统一组织面试,参与面试的考官可以任意抽取;再次,针对参与公务员考录过程的相关人员要制定考试规则,考试时间和打分标准都应该标准化,可以采取每个专家各人打各人的分数的办法,互相间不知道其他人的情形,再求得平均分,这样就不容易徇私舞弊了;最后,就是面试人员的回避制度,如果是面试考官和面试人员中存在亲戚或者朋友关系,应该采取回避,考生也应该主动申请回避。
“我个人认为与其将公务员考录过程改革的重点放在事前的预防,不如放在事后的监督更有效。比如发现某考生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相去甚远,或者是有人揭发检举,这时候就需要一种弹性的机制,能及时调查和调整,很快反馈给公众,并且给予公正公平的结果。如果这个调查很及时,监督才能真的有效,也会起到一个警示作用。”刘莘说。
□视点关注
本报记者杜晓
本报实习生严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