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上门家访是否必要存争议 老师喊累家长纠结(图)(2)

2012年01月21日 09:12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老师用微博回答家长的问题。
老师用微博回答家长的问题。

  回访老师

  各家有本难念的经 家访吃了闭门羹

  作为一名教师,家访最尴尬的莫过于上门吃了“闭门羹”。

  高老师是汉口一中学初中部的班主任老师。本月中旬的一天,高老师到一名男生家去家访。这名学生成绩下降较快,高老师很想知道学生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当高老师找到学生家,敲开门刚说明来意,学生的妈妈却称“孩子爸爸不在家,不方便接受家访”,将他拦在了门外。

  高老师当时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上门家访竟会不受欢迎?几天之后,他从侧面了解到:学生的父母亲正在闹矛盾,大人已经自顾不暇,对孩子的学习也无心关注了。

  武珞路小学四年级李老师班上有一个学生是单亲家庭,家长一直都不愿意老师上门家访。为了能与家长沟通交流,李老师只好以写信的方式与家长沟通,3年间写了20多封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般拒绝家访的家庭有以下几种:单亲离异家庭、不愿“露富”的家庭、特困家庭及父母工作特别忙的家庭。

  课余时间家访 许多老师喊累

  武昌某重点小学的谢老师每年都要对班上的学生进行家访。

  她家访时一般采取聚会式的家访,班上3-5名居住较近的同学选择到一家聚会家访,这样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当然,这样的家访形式也只能占到一半,余下的还是要一一登门家访。

  “每周除了有十几堂语文课外,还有教研活动、班主任会等等,女儿刚上初一,自己也没时间管,课余时间的家访也确实占去了不少的精力。”谢老师无奈地说。

  现在,她除了上门家访外,短信或在家长QQ群上在线与家长交流成为主要的沟通渠道。

  记者了解到,不少老师家访归来也喊累。“家访的交流效果肯定要比打电话、发短信、QQ交流要好。”一些老师同样认可家访的必要性,但表示分身乏术。

  面对送“红包” 其实也很尴尬

  “其实,家长送‘红包’的做法完全没有必要。”武昌实验小学三年级(C)班班主任谢菲老师无奈地告诉记者,家长的“红包”反而会给老师带来尴尬。

  今年9月份,谢老师去一名学生家家访,临走时,家长硬要塞给她一个红包,对方坚持了半天,谢老师还是婉拒了。

  谢老师表示,用红包换取老师对孩子的重视,其实是家长一厢情愿的想法。作为老师,他们会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如果家长通过红包搞定老师,反而会给子女一种“自己无能,需要家长搞定”的负面心理影响,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不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对于老师们来说,家长给的最贴心的“礼物”就是他们的配合。不少家长因为受了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觉得办事不靠送礼不行,想当然地把这股不健康的送礼之风带进了校园,其实这样做没有任何效果。

  记者调查

  上门家访还有必要吗?

  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手机和网络已经大面积普及了,传统的上门家访还有必要吗?

  记者通过新浪微博和本地一家教育类网站“家长100”对此话题作了一番调查,有500多名网友和家长参与了调查。

  结果显示:有5成家长认为上门家访有必要;

  35%家长认为,目前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上门,上门家访也并非适合所有的学生和家庭;

  还有15%的家长表示无所谓。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老师在家访的形式上探索出了一些新路。

  市英格中学八年级6班的班主任滕晓荣老师有2个QQ群,一个是学生群,一个是家长群。滕老师班上31名学生绝大部分都是住读生,平日只能周末在家上网交流;而对于家长群,她可以利用中午时间,或是每天晚上批改完作业后在网上与在线的家长进行交流。

  武珞路小学一年级2班的班主任贺静老师采取聚会家访。她找出班上三五个居住较近的学生,选择一家聚会进行家访,这样更容易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

  记者在武昌实验小学采访时,三年级(C)班班主任谢菲老师则利用课间时间,在博客上回答家长的留言。

  回访校长

  武珞路小学校长李天顺:

  家访是了解学生最可靠、最真实的一种方法,是沟通教师、家长和学生心灵的桥梁,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家访时三方面对面的交流,更容易使师生间产生信任感。

  专家看法

  华师大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

  不可否认,面对面的上门家访,作为一种传统教育“法宝”,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但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教师家访也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手机、QQ及微博、博客等多种方式家访,不一定拘泥于上门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文/记者 商为智 李爱华  图/记者 杨涛)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