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工族”初次发红包出手阔绰 过年花光万元积蓄
对于去年才从大学毕业、工作不满一年的“首工族”来说,刚刚结束的新春假期与往年不一样了。习惯了收红包的他们,第一次发红包给别人,一些人为此还花光了半年的积蓄。昨日,记者通过本地大学生组建的QQ群找到了四名刚工作的毕业生,了解到作为“首工族”的他们,因为红包、工作、应酬等带来的诸多问题。
关于红包
红包300元起步
她花光半年积蓄
去年刚从重庆邮电大学毕业的陈萌甜今年27岁,应聘到成都一家大型通讯公司工作。由于刚工作,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省吃俭用大半年,加上单位发放的年终奖励,她好不容易才存上1万元。“还没存到一个星期,就全部花光了。”陈萌甜告诉记者,她直到研究生毕业前都在拿压岁钱,但是今年工作了,就得发红包给别人。
“现在压岁钱起步太高,300元起坎儿。”她算了一下,从21日回到重庆,算上给父母、爷爷奶奶、侄子侄女的红包大大小小有20个,再加上买年货的花销,到23日的时候,银行卡上的1万元就全部花光了。
而毕业于重庆大学、目前正在湖南工作的22岁的曹维说,原本压岁钱的预算比例就占到了春节花销的2/3左右,发红包发掉近3000元,恰好两个表哥的孩子在春节前出生了,要多给2个红包总共800元,再加上物价上涨,他的预算明显不够用,“本来打算坐飞机来回湖南的,只有改坐火车了。”
建议
寻找创意 表达别样新年祝福 “在传统文化背景下,压岁钱是不可能完全杜绝的。”西南大学教育心理学副教授张仲明介绍,压岁钱,顾名思义,就是压住邪祟的钱,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虽然用的是货真价实的钱,但压岁钱最被人们看重的还是其中包含的祝福,“心意的表达与钞票数目的多少并没有绝对关系,毕业生们可以采用一些比较有创意的方式来表达新年祝福,而不是自己无法承受的资金数目。”
关于工作
上班3个月没转正
不敢面对亲戚
除了红包带来的压力,亲戚朋友们善意的关心也让部分“首工族”感到“压力山大”。
“除夕夜我一个人在南滨路上过的,就是为了避开满屋子的亲戚。”家住南坪万寿路的职场新人、今年20岁的刘思涵去年通过自考拿到大学文凭,才进公司5个多月,还在试用阶段,薪水很少,才1300元,得继续靠父母“救助”。
她说,过年期间,家里长辈都在询问她何时转正,这让她觉得压力很大。吃完年夜饭,她就谎称约了朋友,一个人跑到南滨路上看人放烟火。后来父母要带她去亲戚家串门,她也都以身体不舒服推辞了。
建议
勇于面对 正确看待亲人询问张仲明认为,来自父母或者长辈的问候是“首工族”们首先要学会面对的事情。“刚工作的毕业生要正确看待这种询问,这包含了父母的期望与关心。”他建议,首工族们勇敢迎头面对,心理的压力感反而会减低。
关于应酬
节日应酬繁多
只得透支信用卡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的“首工族”收入虽然不高,但各种应酬繁多,尤其是假日消费的压力颇大。有些聚会明明可以AA制,但碍于面子,也“打肿脸充胖子”。
“我是既怕接到朋友电话又想和他们在一起玩。”家住新牌坊佳乐园小区、今年24岁的田野告诉记者,他在河北读大学,去年毕业后回到重庆工作。过年期间每天晚上都约了以前的中小学同学一起聚会狂欢,手里积蓄的3000元几乎都花光了。初四当天,远在上海工作的大学同学也专程坐飞机来重庆与他见面。为了安顿对方,他不惜透支了信用卡上的5000元钱,“开年后只有更努力地工作还卡债”。
建议
量力而行 习惯角色变化 “刚毕业的大学生要逐渐习惯角色的变化。”张仲明说,大多数人在学生时代习惯了被动接受,完全享受过年,但是一旦进入职场,人际关系和角色都在发生变化,这样容易乱了手脚。他建议职场新人学会提早主动计划安排,量力而行。(重庆商报记者 廖娴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