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上演“三国杀” 家长盼更公开透明
中新网2月11日电 (记者 邓永胜)中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本周末上演“三国杀”。以北大为首的“北约”和以清华为首的“华约”今日同时举行笔试,而“卓越”联盟笔试将在12日举行。
“北约”、“华约”联盟考期“大撞车”
始于2003年的高校自主招生试点已走入第十个年头。这一试点结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考的历史。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考核后,可提前确定意向高校的录取名额,并在参加高考后享受最高60分的降分优惠。
目前参与试点的高校扩至80余所,涵盖了绝大多数“985”工程名校,并逐渐形成“北约”、“华约”、“卓越”联盟等3个自主招生联盟。而参与三大联盟的高校占据了拥有自主招生资格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一联合招生模式今年得以延续,其中“北约”阵容收缩,复旦大学和南开大学两所高校“单飞”。其它三个联盟的成员没有变化。
颇令考生意外的是,今年“北约”与“华约”未延续去年错峰考试的安排,而选择了同日开考,同时取得两大考试联盟笔试资格的考生必须提前二者择其一。
“北约”今日上午举行语文、数学考试,下午举行英语和物理、化学/历史、政治考试。“华约”笔试共有四科,今日上午进行阅读与写作的测试,下午进行数学、自然科学或人文与社会的测试。其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测试可选择参加其一。
记者今日上午来到“北约”考点之一的北京中关村中学。虽然天气严寒,但校门外仍聚集了数十位陪考家长,其中很多更是自北京周边的河北廊坊、保定、唐山等地赶来。
对于“北约”、“华约”联考上演“大撞车”,考生家长颇有微词,认为这些大学似乎在“结盟”搞对抗、抢生源,很多考生不得不在“二选一”中失去机会,这与当初自主招生政策设计的理念相去甚远。
对此,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人表示,两大联盟之所以不错开考试时间,一是不希望考生连续赶考,增加压力;其次,往年有考生同时被两大联盟学校录取,最终也只能选择其一,造成招生资源的浪费,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提前让考生做出部分选择。
名校大打“寒门牌”提高农村考生积极性
近年来,由于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竞争不公平以及经济因素,农村子弟越来越难进入高校尤其是名校,“寒门难出贵子”现象不断加剧。
在此背景下,部分名校不约而同的出台向贫困地区及贫困考生倾斜的自主招生政策,大打“寒门牌”。教育部亦强调今年高校的自主招生试点应向农村地区中学或考生适当倾斜。
北京大学今年率先实行“学院自主招生”新试点。该校光华管理学院将在北大自主招生的基础上增加学院单独自主选拔。并承诺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倾斜,通过学院自主选拔的考生中,农村户籍考生要达到30%。
清华大学今年的自主招生新增“自强计划”,规定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县级及以下中学,均可推荐1名学生参加选拔。入选学生参加高考后,最高可获60分降分录取优惠。
中国人民大学则首次为农村考生推出“圆梦计划”,主要招收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学校就读、学习成绩优秀或具有某方面培养潜能的应届农村生源高中毕业生。
这些新政策在出台伊始曾一度引发激烈争议,尤其是人民大学的“三代以内无大学生”的原则要求,更是被指炒作。
然而,从今天的笔试现场,却也不难发现,这一系列新举措已初见成效。考场外,记者见到多名来自河北县级中学以及农村籍考生的家长,他们纷纷表示,“正是看到这些大学的自主招生倾斜政策,才敢于一试。”
记者从家长口中得知,相比城市重点中学的考生,这些来自县级中学,尤其是农村籍的学生无疑处于竞争劣势。他们所在的中学一般无推荐名额,对自主招生的重视程度也十分有限,考生大多只能通过自荐的形式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