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文科生就业难 公考是才市供需的一面镜子
公考,才市供需的一面镜子
昨日,2012年江苏省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结束。与国家公务员招考人数这两年有所“摇摆”相比,江苏公考依然持续“升温”,而且今年首次未现“千人争一职”现象,各职位报名人数“齐头并进”,热中有变。
考碗热,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才市供需矛盾的直接体现。
“考公务员,不是非要走什么仕途,而是获得一个稳定的职业。像我这样的文科生,在人才市场上实现职业理想太难了!”2009年从北京一所高校社会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何雯不到3年时间,已经换了两份工作,目前在无锡一家事业单位作为“编外”身份从事文秘工作。她坦言,此次第四次备战公考,实属无奈,因为现在的“饭碗”随时不保,还是想要找个稳定的工作。
文科生就业难,是一个普遍而现实的情况。根据江苏省2011年用人单位申报毕业生需求情况显示,工科类、理科类毕业生的需求分别占需求总数的33.5%、20.9%,而文史哲类毕业生需求仅为9.1%。省教育厅学生处副处长鲁学军说,根据2009年、2010年毕业生统计的情况来看,本科中的公共管理、历史、心理学、图书档案管理、数学、法学、社会学、体育、法医等专业的就业率相对偏低,其中部分专业的就业率仅在30%左右。河海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黄林楠表示,这些困难专业,预计2012年就业仍然相对麻烦。
虽然在人才市场上就业机会较少,但文科专业毕业生毕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就业群体,这些人该何去何从?考公务员变成一条重要出路,眼下高校的中文、历史、管理等专业,一个班一半以上考公务员比比皆是。扎堆,并不是公务员考试好考,而是其对文科毕业生的需求数量集中。此次江苏省公务员招考职位中,有2695个职位招录法律类、财会类、中文类、计算机类、经济类等五大类专业,占到总职位数的一半。在才市备受冷落的文科专业成为公考的大热门,怎能不吸引文科生趋之若鹜?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前几年的公考中,岗位“极热”和“极冷”非常明显。如前年最热岗位是南京市六合区民政局的一“科办员”,有1831人提交了报考信息,缴费结束时,考录比达到了1080:1,排名前10的岗位提交报考人数都在千人以上。而今年,大冷大热都没出现。对此,省公务员局考试录用处负责人分析,这和省考专业设置比较宽松、限制条件减少密切相关,如扬州市300个职位全部按专业大类招。此外,在男女性别、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方面的约束条件也越来越少。以往一些专业较偏的考生被专业、性别等门槛“卡死”,只能去挤那些专业不限的岗位,今年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也就分流了部分考生。
记者还注意到,此次公务员招考中,基层和机关职位一样热。出现这个局面,并不是靠政府口号、靠个人觉悟实现的,而是靠政策杠杆调控。据介绍,省级机关除部分专业性较强或难以从基层选调的职位外,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招录。南京市市级机关60%以上职位,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而县以下党政机关招录职位,原则上不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其他社会人员均可报考。考生“眼睛向下”,机会更多。
公务员考试是才市的“一面镜子”。公考的冷与热,不是靠行政干预、媒体呼吁所能操纵,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市场的力量。归根结底,只要严峻的就业形势存在,公考热就不会彻底降温。与人才市场上动辄要求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薪水等待遇比较“模糊”相比,公务员岗位的各项指标毕竟要透明得多,户口、福利……公务员几乎具备了安定职业的所有要素。此外,公务员考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取消地域、户籍等诸多限制,考试程序也秉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被称为“玻璃房子里的竞争”。不过,每年几千个公务员招考职位,对几十万毕业生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让公务员考试降温,政策引导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只有市场提供更多能发挥大学生作用的岗位,才能使公务员不再成为“一枝独秀”的“金饭碗”。
链接 >>>
全省公考报名人数首破30万
昨日下午4点,2012年全省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结束,共有31.7万名考生提交报名信息,比去年增长3万多人。24.8万名考生通过资格初审,24万名考生通过照片审查,15.7万名考生缴费成功。目前最热职位为无锡市国土资源局锡山分局下属的国土资源所“科员”岗位,已有947人报名,资格审核通过且已缴费的达486人。
省级机关依然是报考热门,截至记者发稿,7416人提交报名信息。目前取得笔试资格人数最多的为省委党史工办党史征集研究职位,102人报名。公安、监狱两个系统也很热门,常州监狱的两个“罪犯管教科员”岗位,截至昨天下午4点,已有1324人报名,其中782人拿到了笔试“入场券”。(记者 吕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