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两岁宝宝被父亲要求学拉小提琴 网友称摧残孩子

2012年02月20日 08:37 来源:扬子晚报 参与互动(0)
两岁宝宝被父亲要求学拉小提琴网友称摧残孩子
小米在学习拉小提琴 米爸 摄

  筷子还拿不稳,两岁宝宝学拉琴

  南京“米爸”晒宝宝学琴照引网友争议;“米爸”解释主要是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觉

  众多年轻爸妈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孩子很小时便着手进行各种教育,但有时也令人“匪夷所思”。近日,南京网友“米爸来了”在网上发帖晒出宝宝拉小提琴的照片,称自家宝宝从2岁多开始学小提琴,现在已经三岁了。此帖引发了众人的关注,2岁,适不适合学小提琴?大家展开讨论,引发各种争议。

  网友热议 2岁宝宝学小提琴,是培养孩子还是摧残孩子

  “米爸来了”在网上发帖,展示了2岁宝宝拉琴时候的照片。帖子发出后,立刻引来众多网友回帖,基本上分为两派,支持者和反对者。

  大多数网友持反对意见,网友荷兰牧场说,拉小提琴很辛苦,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寒暑假,2岁时孩子的骨骼还非常娇嫩,这么早学有什么意义呢?纯属摧残孩子!网友滇西英雄说,2岁学太早了,看照片拿琴的手臂都不能伸直,拉琴的话连最基本的持琴姿势都达不到。

  但是也有网友表示支持。网友不颜草说,这么大的宝宝不在乎姿势和其它,只要产生兴趣,对音乐有感觉就可以了。拉小提琴就是这个样子,但是在国内让2岁宝宝学小提琴的还真没什么人能意识到。同样,也有网友举例称自己的侄女就是2岁学小提琴, 现在已经发展成了自己的专业。

  记者探访 小米筷子还不会用,但一拿出小提琴就来劲

  前几天,记者来到小米的家中采访米爸和小米。米爸是个70后,名叫施炳宁,目前在安利工作,小米大名施易娴,现在刚刚三周岁多一点。米爸说,小米的小提琴老师每周六下午上门授课,每周六,都是小米最期待的时刻。

  记者问小米:“小米,你会不会用筷子吃饭呀?”小米摇摇头。米爸告诉记者,现在正在练习小米的手指灵活度,闲暇的时候,小米就跟爸爸妈妈一起做手指操,活动一下手指。

  米爸拿出小提琴,小米立刻来了精神,对爸爸说,我要小提琴。于是,她脱掉厚厚的外套开始“演出”,她专注地把小提琴放在肩上,左手持琴,右手拉着琴弦。即使是最小号的琴,小米拿上去还是很吃力,爸爸在她旁边悉心做着指导。米爸说,小米现在还不能拉曲子,现在只是对她进行姿势的训练和基本功练习。

  米爸对记者说,每周六老师来讲课,我们就用手机录下来,每天晚上睡觉前,小米都主动要求看十分钟的音谱视频,不给她看,她就又哭又闹,每天只有看了视频才会乖乖去睡觉。

  米爸讲述 不是练琴是“玩琴”,给孩子艺术熏陶

  那么,如何想到让这么小的孩子学小提琴呢?米爸说,她不是在练琴,是在玩小提琴,现在只是当成一个玩具。学小提琴主要是为了给孩子一种艺术的熏陶,并不会剥夺孩子的童年,音乐可以锻炼人的大脑,促进智力开发,所以,无论是听经典音乐还是拿琴,都是为了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觉。米爸说,没想过非得让小米学出成绩,只是希望顺应她的兴趣,让她快乐。

  米爸对记者说,对小米的艺术熏陶,是从胎教开始的。在小米几个月的时候,每当听到欢乐中国行的声音响起,都会快乐地手舞足蹈。

  最初,米爸想让小米学古筝。但有一次,在小米两岁半时,家人带小米出去玩时,发现她对小提琴爱不释手。最初并没有给小米买,后来,又连续去过三次,每次小米兴趣都不减,用米爸的话说,这是培养兴趣、巩固兴趣的时期,在决定给小米买小提琴的时候,小米的爸妈问她,你想不想学?学琴很辛苦,你是不是要努力?真的下定决心了吗?小米似懂非懂地连连点头,然后,他们画了一个心,表明决心,在小米两周岁十个月的时候,她开始摸琴了。现在,小米正在每天锻炼持弓姿势,并会弹奏简单的音符。

  专家声音

  四岁是学琴最佳年龄 三岁以下可营造氛围

  那么,究竟多大的孩子适合练习小提琴呢?记者采访了南京佳音幼儿提琴学校的校长黄佳音,他告诉记者,学小提琴的最佳年龄是三岁半到四岁,而四岁最好,在孩子四岁时,他的行为习惯、理解接受能力等比较稳定,小提琴是单手拿琴站立演奏,四岁的孩子也有一定的力量支撑,所以,综合素质具备之后,学小提琴比较适合。在孩子比较小时,可以先营造环境氛围,所以,学校可以接受两岁小孩报名,但是不提倡。

  兴趣爱好因人而异 家长不能太心急

  对于米爸让2岁多的宝宝学小提琴,而小米又恰好很有兴趣这件事,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校长潘春雷表示,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是不同的,不能把个案当做普遍规律来对待。对孩子的兴趣爱好,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身体机能以及特定心理来进行谋划。对于很多事情,家长需要做的只是等待,等到孩子各方面发展符合要求了,再进行锻炼,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过于急功近利,反而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还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痛苦。(记者 李冲)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