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初中校长实验“因材施教” 学生按特色分班培养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2月20日 08:45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李华/绘
李华/绘

  初三时便按特色分班培养,手握人事制度改革“尚方宝剑”,拥有自行组织毕业会考并颁发毕业证书“特权”——

  “因材施教”实验:对抗“一刀切”

  去年9月至今,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初三学生的课程变得和以往不同,拿初三(7)班学生王明磊(化名)来说,他每周的课表是这样安排的:周一下午拿起画笔学素描,周三下午拿起计算器学会计,其余时间学习日常文化课,不过,课程相对轻松了些。

  这一切,缘于去年年初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酝酿并实施的一场教育改革实验,其发起者是该校校长李镇西。

  去年年底,这场教改的具体内容一经媒体报道便引起广泛关注:该校学生进入初三时,将按特色分班培养,优秀的学生加强文化课程学习,并可由校长推荐进入名校;部分准备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则可在校提前体验和学习生活技能课程。目前,武侯实验中学已被确定为成都市唯一一所“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学校”,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请求已经获批,拥有自行组织学生毕业会考并颁发毕业证书的“特权”。

  李镇西为何要发起这场教育改革实验?通过这场教改,学校要解决怎样的教育难题?作为“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学校”,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的探索可以给全国其他类似学校的改革者带来何种思考?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如果只盯着冷冰冰的分数,我良心不安”

  算起来,李镇西的那次忧虑距今已有一年时间了。

  去年春季开学后,经常在校园内巡视、在教室外看老师们上课的李镇西,越看心里越焦急。“我发现许多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学生们却无精打采,并不来劲。”

  有一次学校组织月考,李镇西在巡考过程中惊讶地发现,一个班的不少学生竟把考卷扔在一边,趴在桌上睡觉。“一问,学生们说这些试题不会做,只能睡觉……”

  这些场景被喜爱摄影的李镇西用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拍了下来,也深深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老师们不够敬业,还是学生们脑子太笨?都不是!对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的师生,校长李镇西再熟悉不过,他本人也对这所学校倾注了太多的情感。

  2006年8月,有着教育学博士学位的李镇西辞去了城区一所条件较好的中学校长职务,主动申请来到这所城乡接合部的普通学校当“孩子王”。

  这是一所创办于2003年的公办初级中学,如今已发展成为一所九年制学校。学校硬件条件一流,现有教职工198人,学生3300余人,其中88%的学生系当地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

  到这所学校后,李镇西开始在师生中推行“新教育”实验,开展“平民教育”实践。渐渐地,学校以日益提升的教育质量和鲜明的平民教育特色赢得了越来越广泛的社会美誉,还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关注,认为老师们“走的乡村平民教育之路是正确的”,并高度评价学校“通过‘提升教师、关爱孩子和影响家长’三件事,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富有创意,符合实际,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

  这样一所备受赞誉的学校,怎么会出现学生上课无精打采、考试打瞌睡的现象呢?

  对此,李镇西有着冷静的分析:“尽管学校目前有着显著的办学成效与良好的社会口碑,但离各级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离我们自己的职业理想——让每一个孩子获得成长的快乐,让每一位老师体验教育的幸福——也还有着相当的距离。”

  在李镇西看来,造成这一距离的根源在于“一刀切”的教育制度。即无论课程、教法、还是评价,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和其他学校包括市区名校没有任何区别,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

  “这就使我们的老师有意无意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即把追赶成都七中、棕北中学等市、区名校作为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标准。”李镇西说,因为生源的原因,老师们辛辛苦苦地教,其敬业程度绝不亚于任何一所名校的教师,但无论怎么教,升学率都不如一流名校;孩子们也辛辛苦苦地学,其辛苦程度也不亚于任何一所名校的学生,但怎么学,成绩也不如重点中学的尖子生。

  如此“教”与“学”,学生哪来成长的快乐?老师何谈教育的幸福?

  “作为校长,如果眼睛只盯着冷冰冰的分数而无视教师的职业幸福,我的良心何安?作为教师,如果眼睛只盯着冷冰冰的分数而无视孩子的成长快乐,我们的良心何安?”

  “良心不安”的李镇西再也坐不住了,他决定做点什么。

  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

  2011年2月底的一天,李镇西“闯”进了成都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傅勇林的办公室。

  “我要改革,要把武侯实验中学办成真正的‘实验’学校!”落座后,李镇西谈出了自己的心声。他把学校目前的现状,老师、学生面临的困境,以及他对“一刀切”教育制度弊端的思考,一股脑儿向傅勇林倒出。

  事实上,去找傅勇林之前,李镇西已对学校未来的改革有了初步的思考:学校学生以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弟为主体,决定了只能搞平民教育。因此,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考核体系等方面,都必须符合平民教育的要求,并具有平民教育的特色。

  “而这些改革已经远远超出了教师个人的教法变革与学校内部的管理权限,必须得到学校以外的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与改革授权。”李镇西说。

  认真听完李镇西的汇报,傅勇林非常高兴,也很激动。他让李镇西先拿出一套完备的教改方案,如果可行,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可作为成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一所试点学校进行初期探索。

  这句话无疑是一把“尚方宝剑”,李镇西兴致勃勃地回到学校后,立即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共同研讨制定这份教改方案。

  “学校发展、改革关乎每位教师和学生的利益,我不想整成一份个人的方案,让老师们实现我这个校长的所谓‘理念’。”李镇西发动全校教师围绕“我希望办一所怎样的学校”展开思考、讨论,让每一个老师参与到学校发展的憧憬与规划中来。会上,李镇西给老师们放映了那张“学生考试睡觉”的照片。“试想你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听不懂课趴着睡觉时,会作何感想?”

  李镇西的话触到了老师们的“痛处”——谁也不愿意再看到类似情形发生。经过讨论,老师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必须回归教育的原点,回到“因材施教”的路上,绝不能再搞“一刀切”的教育。

  集众智、纳群言后,李镇西亲自动手,一字一词地在电脑上敲出了一份1.3万字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教育改革方案纲要》草案。

  这份“既关系学校前途、又关系每个师生切身利益”的文件命名为《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文件再次重申了改革的初衷是“改变现行僵硬的教育体制、死板的课程设置,让教育满足教师和孩子的幸福需求”,并提出了改革的行动策略与路径,即从课程改革入手,在班级模式、教学方式、授课时间上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最终实现“办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之目的。

  “这句朴素的话饱含着我一直崇尚的‘平民教育’价值、‘民主教育’精神、‘新教育实验’思想和‘科学质量观’内涵。”李镇西说,平民教育是对所有孩子进行全面素质培养的教育;民主教育主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成长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新教育实验”强调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科学质量观着眼于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既重视学习成绩,也重视人格塑造、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真诚换来家长与学生的支持

  相对于学校老师们的意见统一,说服家长和学生的工作就曲折了些。

  在教改草案发给每位老师征求意见的同时,李镇西已经开始考虑如何说服家长了。“草案中我们提到为配合课程改革,将采用大班和小班相结合的灵活班级模式,到了一定年级,学校将在学生及其家长自愿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编制不同类型的特色选修班。”

  “仅此一点,如果解释不好,家长们就会误解为学校是在人为‘分流’,把成绩不好、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统统赶去读中职。而事实上,这次改革非但没有歧视这群‘差’学生,恰恰是重点关注这群孩子,我们希望每个学生,特别是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也能找到学习的快乐。”李镇西说,他知道让所有家长一下子接受这份方案很困难,但他相信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是真诚的,家长们总会理解的。

  李镇西想到的办法是给家长和学生写信。在那封长达3000字的信中,李镇西真诚地向家长倾吐了他的“心里话”——“作为校长,如何给我的那些可爱的孩子带去快乐?看到一部分孩子由于种种原因,学习吃力,几乎每天都在劳而无功的挫败感中度过,最终导致厌学,我感到不安。如果我们只为那些有望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服务,而忽略了部分成绩不那么好的学生,我的良心过不去。”

  在信中,他把学校改革的初衷、课程改革的办法、课堂模式的变化向家长们和盘托出。他告诉家长们,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一个“朴素而真诚”的愿望:“让您的孩子快乐!让您的孩子能够获得出类拔萃的发展!让您的孩子不厌学!让学校和课堂对您的孩子有吸引力!让孩子在课堂上不打瞌睡、不开小差,兴趣盎然地投入与参与……”

  信后还附了一个小调查,征询家长们对学校课改的态度、学校还可以开设哪些选修课,以及家长是否可以担任一些选修课的兼职教师等。

  最终的调查结果让李镇西“喜出望外”,有98%的家长支持这项改革。家长们也纷纷建言,提出开设“烹饪”、“美容美发”、“金融理财”、“服装设计”、“医护”、“陶艺”、“汽修”等33门选修课的建议。

  但仍有少数家长反对,而且还很激烈。他们担心改革不成功,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他们说:“我就希望我的孩子读高中,不愿意他们去念中职,他上课听不懂睡觉也可以,我们不怪老师……”

  对这些家长的态度,李镇西表示非常理解。“教育改革最终影响的是孩子的命运,而‘人’是不能随便用来做‘实验品’的。”李镇西说,正是因为对孩子的成长心存敬畏,所以学校对教改格外谨慎,对每位家长的意见都非常重视。

  李镇西把家长们请到学校,召开全校学生家长大会,耐心地给他们解释改革的目的不是“抛弃”成绩不好的学生,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信,并把一整套保障措施展示给家长看。慢慢地,家长们接受了这份改革方案。

  说服学生的工作更难,相当多的孩子不接受学校的改革。“孩子们提到最多的就是感情上舍不得。”李镇西说,那段时间,他经常收到一些学生的来信,还有学生直接到他办公室倾诉,有的还流下了眼泪。“他们希望学校不要分班”,因为“两年相处,我们与同学、老师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即将进入初三,又要去适应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环境,这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如果没分班,每个班至少还有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可以帮助别人,至少老师还会平等对待我们”……

  孩子们的真诚让李镇西感动。“对学生信任的回报,就是也把心掏给他们。”在给学生的信中,他举了登山的例子。“我们一起参加登山比赛,山脚下出发时是齐步走,到了半山腰或快到山顶时,有的同学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怎么办?难道为了‘友情’依然齐步走吗?当然不是,最好的选择是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体力尽量往前走,如果继续抱成团齐步走,谁都不可能取得比赛的胜利。”

  “登山途中遇到同伴体力不支了,我们不应该互相帮助吗?”对学生可能提出的这一疑惑,李镇西这样解释:“同学们说的‘登山’是游玩,我说的是比赛。游玩当然可以慢慢走、一起走,但比赛就不同了。同学们在学校是来游玩的吗?不是,我们是来比赛的——学习的比赛,人生的比赛!既然如此,同学之间就不能一直感情用事,而应该让彼此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李镇西语重心长的话最终打动了孩子们。他说:“真正的友情不可能因为分班而淡漠,只会随着岁月的推移而更加醇厚!”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