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析高中生弑母:请给孩子爱和做梦的能力
中新网郑州2月24日电(贾真真)近日,河南省郑州市17岁高中生因学习压力大弑母一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月24日,郑州市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就此事纷纷发声,认为在社会竞争激烈的当下,更应注重孩子的心理需求和人格塑造,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和为了理想主动学习的能力,而非一味加压。另外,许多社会单位日渐苛刻的用人机制也是造成此类事件的间接原因。
2月22日,郑州市某名校高中生成才(化名)被当地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批准逮捕。当月7日,他因不堪母亲关于学习的责骂而亲手弑母,事后称“不后悔,可以不用学习了,不用压力那么大了。”而母亲,是全心全意关注他学习的一个人,不但把家搬到了学校附近,对儿子一日三餐供应、用电动车车接车送,而且给儿子报了许多补习班。但成才也因此深感负担,因为就连过年,他也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河南一些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该事件折射出的除了孩子和家长自身的心理问题,也有教育方法的问题,更有社会制度层面的问题。
给孩子爱的教育 让他能“做梦”
“西方有一本书叫《爱的教育》,但我想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对孩子心理需求和人格塑造的关注。”郑州大学社会学教授张明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我们之间说得最多的就是学习”,24日,受访家长和学生的表达如出一辙,且十分无奈。在现实中,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学习成绩、学历、院校等一系列因素都是重要的衡量指标,而孩子心灵的成长在无形中却被很多家长淡忘。不少受访者表示,家长与孩子之间关于学习上的争执时有发生。对于成才不堪压力弑母,受访的家长大多表示给自己敲响了警钟。
除了学习能力,孩子爱的能力、“做梦”(追求理想)的能力、社交能力、职业能力等,同样需要家长们的关注与培养。郑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王宇中告诉记者,此案折射出当前社会基础教育中,青少年思想素质教育方面存在很大欠缺。
王宇中表示,家长可以在经济条件上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应该让孩子拥有自己的理想。有了理想,孩子不用家长督促也会主动去学习,且有一种充实感和愉悦感。而理想需要孩子通过阅读、生活体验等开阔眼界来获得。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能够独立愉快的生活,明白人生的目的是追求一种幸福。
社会用人制度苛刻 学习要好上加好
初中、高中都是名校、所在班级是竞赛班、成绩优秀、很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成才的人生轨迹在旁人看来,似乎是让人羡慕的。但是,在现实中,即使是这样一个学习优秀的孩子,也依然背负着很大的学习压力。
经记者了解,在郑州市乃至其他省市的中学,不管学习成绩优秀与否,很多学生都同样不敢有丝毫松懈,节假日做练习、上补习班几乎是常态,有的是被家长强迫,有的是自愿。在不少中学附近的小区里,租房陪读的父母大有人在,在很多孩子和家长眼中,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数目可观的补习班也因应试教育而生源不断。虽然不少学生表示,身体和精神时常感觉超负荷,却依然按照这种教育理念向大学进军。
对此,张明锁教授认为,出现这种社会现象的首要原因是社会用人机制问题。
“有不少单位招聘对学生的学历、学校做出了条条框框的规定,像要求是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211或985工程重点院校等等。孩子不但要考上大学,还必须要考上重点名校。这样在就业时才不会受到条件限制和一些用人单位的歧视。”张明锁说。
但是,毕竟优质教育资源相对来说还是太少了。而且,一个好大学好学历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好的未来。此前爆出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成流浪汉等新闻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不应该以名校、学历马首是瞻。
张明锁说,成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应该不拘一格,除了文凭这个“敲门砖”,更应从应聘者的整体素质加以衡量。
青少年心理亟需关注 心理老师却形同虚设
虽然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心智发育的重要时期,在学习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心理上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与沟通,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校的心理老师形同虚设。
按照国家要求,中小学必须配备至少一名心理老师,但是经调查,现实情况是,这些老师往往是“半路出家”,接受过集中的心理培训后,还是担当原先科目的教学工作,而学生们也极少会向学校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据郑州大学心理学一些老师介绍,曾经有不少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随家长前来咨询。他们不去自己学校咨询的原因大多是害怕遭遇其他同学的异样眼光。
“内在的心理体验,老师也很难及时发现,往往是有了外在表现,如打人、自杀等行为后,心理咨询才会派上用场。在思想素质的基础教育上,我们有很大的欠缺。如果成才的心理问题能够早一些被发现,就不会有如此结局。”不少受访老师提及此事,语露遗憾。
据了解,学校心理咨询室常年闭门谢客、心理辅导课少之又少等状况在国内的中小学里是常态。而在国外,很多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常设课程,大中小学的心理健康诊疗中心也常年开放,青少年们能够获得到位的心理辅导。虽然自1999年起,国家教育部就出台文件要求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时至今日,现实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如网友“嘉陵渔翁”对该事件发表的微博所说:“对孩子的教育,不能只是学科知识的教育,更不能用填鸭式的强制学习。孩子的童年很短,把快乐还给他们吧。每个人都会有一碗饭,只要品行端正,有基本的处事能力,长大干什么都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