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偶像剧“道德检察官”太多

2012年02月29日 11:30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近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时下,青春偶像剧越来越多,受到青少年追捧。不过,不少人担心部分劣质偶像剧可能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0.5%的受访者担心偶像剧泛滥误导青少年,仅4.6%的人表示不担心。受访者中,80后占37.9%,70后占36.4%。 63.5%的受访者是家长。

  关于偶像剧误导青少年的争论是个老话题。在笔者被偶像剧“误导”多年之后,笔者的孩子一代看来仍然没有逃脱偶像剧的“魔爪”,也存在被“误导”的风险。

  如此诡异的“误导”论,为何多年不散,为何到了现在仍然有那么多人自认是偶像剧的“道德检察官”?这或许是更加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报道显示,受访者认为,早恋、拜金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是偶像剧对青少年的三大负面影响。可是如果我们想一想,如果没有偶像剧,早恋、拜金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是不是很多青少年的正常想法?

  在对偶像剧的质疑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家长视角,63.5%的受访者是家长。一系列缺乏逻辑的指责背后,实际让人看到的则是,多年以来家长意志的蛮横、专断并未发生改变。其既缺乏对孩子的尊重,也充满了对孩子们的不信任。虽然,青少年思想不成熟,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可也不是白痴,也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他们同样会思考、会选择,有些时候比大人看问题更真。

  社会要维持正常运转,确实需要一些主流的和基本的价值观。可是,在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中,价值观又必然是多元的。实际上,只要不是牵扯到大是大非的问题,人们固然可以不认同某些价值观,但没有权力强迫别人也不去认同。家长确实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负有引导责任,却不能以“道德检察官”自居,强制孩子只能接受某些所谓“正确”的价值观。而这种强制,其实也正是所谓代沟之源。(于德清)

【编辑:姚培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