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男女生在女厕厮混遭学校劝退 被指无容忍瑕疵气量

2012年02月29日 17:29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济南市第二中学9名高一学生涉嫌“男女生混合待在女厕所厮混”,期间聊天语言低级污秽庸俗,被学校给予劝退处理。学生家长表示劝退处理太严重,曾多次找校方交涉,一名遭处理女生甚至服安眠药自杀,所幸抢救及时无生命危险。(2月27日《齐鲁晚报》)    

  教育应当有 容忍瑕疵的气量

  就因为一次违纪,马上就换来一纸劝退通知。相信不少人会对此质疑,这是否有些冷酷?其实,对于违纪的学生如何处理,我国义务教育法早有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的规定,其意义显然在于让学校管理多些人文关怀。

  在某种情况下,对学校来说,可能只有“劝退”才能维护学校纪律,才能维护更多学生的学习环境。但在笔者看来,处理不良行为学生的目的,更重要的恐怕还在于维护学校升学率吧。因此,尽管“劝退”明确无误地违反了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是一种并不算好的教育手段,但在教育是以“成绩为先”而非“育人为先”时,家长们的抗议又有多大作用?

  但教育不能只管教书,没有担当。或者说,即便教育者有自己的难处,但也该有起码的社会责任感。这个担当就是:教育应当履行法律赋予的义务,给受教育者以最大的自主权,而不是把学生推出学校;教育应当有容忍瑕疵甚至失败的气量,而不能总是追求所谓“校规校纪”上的尽善尽美。

  因此,对违纪学生,学校的态度应当是改进教育方式,而非不负责任地将其开除推向社会。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既要教好书,更应育好人。文豪雨果说∶“谁开启一道学校的门,谁就关闭了一座监狱。”简单地开除,无疑会断送学生的前程,逼迫孩子继续陷入深渊。须知,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一些宽容,多一点机会,可能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制度的订立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各项工作井井有条,学校应创新制度建设,多一些人文关怀。学生进入学校,定位应该是完善心智。“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伦理教育的损害。”几十年前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难道还不能让今天的学校管理者多一些思考吗?(马广志)

  “劝退”何尝不是一种教育

  9名高中生“男女生混合待在女厕所厮混”,学校给予劝退处理,家长的质疑却是“处罚太重”,甚至反问“孩子们想不开,出事怎么办?”在一众网友留言中,也多有诘问之声,“都是孩子,有必要劝退吗?”

  不是所有的头疼发热都能用感冒药来治,同样,不是所有的“孩子问题”都适宜赏识教育来纠正。这些年,基础教育在从传统向现代转身的过程中渐有矫枉过正之势,将人文教育、人本理念庸俗化兑现为“不打不骂”,满耳“你很棒、你最好”的矫情之声,教育的维度只剩下一朵小红花和两朵、三朵的区别。结果有三:一是问题学生有恃无恐,料定校方也不会拿他怎样;二是一线教育工作者如林黛玉进贾府,唯恐一言一行伤了被教育者的“自尊”,除了表扬、就是忍耐;三是教育理论大谈“没有教不好、只有不会教”的歪理,抽象地前置诸多义务,而不赋予教育者应有的权利。

  “男女生混合待在女厕所厮混”,虽无须上升到卫道士的高度来诧异,但确属严重违纪行为。这样的处罚,学校还坚持认为“抽烟是小事”,只不过“关键是在什么地方”——可见,校方的容忍点已经很低很低。严重违纪了,该不该处罚、该怎样处罚,公道自在人心。但可以反问一声的是,若不处罚、或不劝退,其他学生的家长答应不答应?当然,公意未必就是真理。但劝退既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教育。如果放任自流、抑或轻飘飘口头责罚,谁能保证“厕所厮混”的错误不会升级?

  纲纪有威严,秩序才会被敬畏。首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院院长劳凯声教授早就提出,“不能把维护学生的人格尊严与学校必要的教育惩戒对立起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能否定学校和教师对学生合法的教育惩戒”。健康的教育方法当有两个维度,一是奖励,二是惩罚。眼下的中国基础教育之所以“缺钙”,恰恰在于合法惩戒权的缺位。惩戒不是目的,而是教育的常态手段,它告诉孩子犯错是要付出代价的、而有些错误的代价大到需要终生铭记。

  从某种程度上说,劝退其实也是一种善意的教育——这就如同大街上司空见惯的标语,“处理违章不留情、看似无情最有情”。(邓海建)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