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非院士任大学校长引热议 专家称校长当职业化(2)

2012年03月06日 15:31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三辩:校长选聘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正方:脱离传统 方能大胆开拓

  侯正方:我认为,在最近一段时期,中国最好能从海外引入大量高级教育管理人才做高校校长。目前看,这是尽快实现高校“去行政化”的最好办法。海外人才,受国内教育传统束缚相对较小,有助于他们脱离束缚,大胆开拓教育。

  之前,广东汕头大学聘请了全国首位“洋校长”,外籍华人顾佩华。他受聘汕头大学执行校长后,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带来一系列国外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成果,效果显著。顾佩华本人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自己“受国内传统思维的束缚较小,能打开思路、放开手脚做事。”

  从历史经验上看,上个世纪初我国许多知名大学的校长,都曾留学西方国家,他们不仅具有某学科专长,而且还很了解西方的教育制度,如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留学德国、法国,专长于哲学、教育学;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留学美国,获物理学博士等,他们将优秀的西方教育理念带入中国,对于高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反方:了解国情 才能更好改革

  王进东(化名,在京高校副校长):最近,教育部正式面向海内外招聘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两所部属高校的校长。我认为,最合适的校长人选肯定来自于国内,而且应该是国内的高校领域。

  首先,校长来自国内,对我国包括教育环境在内的基本国情有更充分的了解和认识。诚然,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存在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在短时内要有彻底的改观并不容易,招生、科研、建设经费等依然是捆绑大学校长的“政绩指标”。如果新校长来自对此未知的海外,很可能对此手足无措,影响学校获得上级和各界的支持,甚至阻碍学校发展。更何况,只有了解国情,才能明确在改革中从何入手。

  当然我十分赞同,大学校长必须来自高校教育领域,所谓“隔行如隔山”,行政干部“空降”做校长,只会害了这所大学。

  专家观点

  大学校长应该职业化

  李海峥(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湖南大学新任校长赵跃宇教授,上任一个多月就向湖大师生承诺在任期间“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这一“两不”承诺,在校内外引起很大的反响及关注,并由此引发有关大学校长是否应该做学问的讨论。

  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折射出中国高校体系中存在的弊端之一,那就是高校中行政与学术混为一体,行政资源往往成为获取学术资源的条件。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对学术和对行政的评价体系界限不清,标准不明。

  在国外,评价大学校长与评价教授标准不同。对于大学校长的评价主要看他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的贡献大小,而不是看他本人在任期间发了多少论文,做了多少课题,或者带了多少学生。大学对于教授的评价一般是看发的文章、做的课题、教学及带研究生的数量和质量。

  中国应该逐步走向大学校长职业化之路,从评价机制上进行改革,使大学校长在任内能够从自己个人的学术成就中超脱出来,专注于大学的行政工作,从而在根本上消除行政寻租,这样也有助于消除高校的学术行政化等现象。(记者 张航)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