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院士任清华校长引争议 原复旦书记称开了好头
今年2月,新任清华校长陈吉宁的“非院士身份”引发了一场争议——
一流大学校长非得是院士吗
■新闻回放:
今年2月20日,只有48岁的陈吉宁接替已67岁的前任校长顾秉林正式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成为清华大学30年来最年轻的一位校长。
此前,为了给清华大学找接班人,中组部来清华做过几次调研,据了解,陈吉宁得到一致拥护。作为常务副校长,陈吉宁主管学校的方方面面。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主任钱易透露,他是最忙的一个校领导,也是最好打交道的领导。
然而,这些年北大、清华、人大这些著名高校似乎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校长都要由院士担任。清华这次一反常规,使陈吉宁接掌清华的争议持续不断。
反对者认为,优秀的大学校长首先应该是学术大师,尤其是在一线名校之中,不是院士的校长可能难以服众。但支持者认为,要管理好一所大学不是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就可以,有一个懂管理且专心于管理的校长,能够让清华出更多的院士。
■会场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原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
清华带了个好头
“作为校长,是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重要,还是把自己的研究做好重要?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明白,鱼与熊掌恐难以兼得!”全国人大代表、原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在今天的分组审议会上说。
大学也有虚荣心
“有没有规定校长必须院士才能当?没有!但大家都趋向于这个,好像院士当校长才能管好学校。”秦绍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领先的学术专家不等于优秀的大学管理者。”
现在,社会上确实有这样一种认识,认为大学校长不是院士就会有失“身份”和“体面”。秦绍德坦言:“大学也有虚荣心。如果一所高水平大学的校长不是院士,它就会很失落,觉得其他大学校长是院士,凭什么我们这里不是?”
院士改当校长,校长要评院士,本职工作还忙得过来吗?据了解,在去年年底新增的54名工程院院士中,有13人为现任高校校长、副校长,相比上次增选人数明显增加,其中现任高校校长就有6人。秦绍德表示,他反对纯学术大家做校长——放弃专业太可惜,但管理学校显然不是一份兼职,“校长有繁重的行政工作要做,哪来时间再做科研项目?院士放不下手中的业务,哪有精力管理学校?已有不少例子可以说明,很多院士到高校当校长并不成功——我们应该反思。这回清华大学的校长不是院士,我倒觉得是开了个好头。”
校长要有“牺牲”精神
“教授们需要的不是学术水平高于自己的领导,而是能够更好地为教研和科研提供良好管理和保障、能够创造环境和机会的校长。”秦绍德不认为校长必须要由院士来当,但也不赞成普通政府官员或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来执掌高校,“从来没搞过教育,就去学校当校长或党委书记,这种情况我也很反对,也已经有过许多失败的例子。”
秦绍德眼里最合适的校长什么样?“最好是在学校里待的时间比较久,懂得管理,也做过教师。他不一定是大专家,可以是小专家,这样的人懂得教学规律,做学校的管理者比较好。”
他还认为,优秀的大学校长最重要的品质是包容心:“大学是海洋,要包容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不同风格的教师,让教师能够自由发展。校长还要有牺牲精神,能够放弃一些自己的利益——有些大学校长,要‘位子’,又不肯放业务,就很难处理好关系。”(记者 李上涛)
专题:2012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