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辅禁令执行多年 多校采用老师自编教辅书
老师自编教辅书更有针对性
沪上不少中小学校已不代购教辅材料——
教育部23日公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今后中小学在选用教辅材料时,每一门学科只能选择1套教辅材料供学生选用。记者调查发现,上海市教委对教辅下禁令做规矩已有多年,目前不少中小学已经不代购教辅材料,而是采取自编教辅免费供学生使用。
教育专家认为,目前的教辅市场鱼龙混杂,同质化现象严重,有针对性地选择才能做到“减负”。
学校严禁代购教辅书
记者调查发现,杨浦、浦东、虹口等多个区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校不统一购置教辅材料,而是采用教师推荐,或者学校自编教辅免费供学生使用的形式。市教委也曾下过禁令:明令禁止任何学校为学生统一订购或推荐使用教辅材料,禁止学校搭配征订上海市教委规定目录以外的书籍。
上海进才中学校长王从连介绍说,早在一年前,该校就全面停止采购校外教辅材料。“学校自己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情况,编写了一套练习册。每门学科只配备一本教辅材料,免费供学生使用。”
王从连说,这套教辅材料从7年前就开始编写,主要是由各科老师根据平日教学里发现的学生问题和教学难点编写而成。为何要编写这套教辅?缘起7年前该校的一次校园调查。“当时调查显示,学校里面教辅材料满天飞,最多的学生一门课有7本教辅书,而平均每位学生拥有4本教辅书。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学校就开始着手自编教辅。”
此外,杨浦区也正在计划组织区内各学科骨干教师编印一套区域教辅材料,这套教材将针对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并且免费发放,同时,该区还鼓励学校将学科教师的日常习题进行筛选和汇编,形成本校的习题库,供老师选择使用。
反对教辅的不到半数
早在2004年底,市教委曾花费2万多元专款从书市买回了1564本教辅书,占到了当时上海全部学生教辅的85%~90%左右。调查发现,习题类和课本辅导类占了66.1%,而市场上充斥的多数都是质量低下的教辅读物,普遍以应试为基础目标,以习题为主要素材,难度大大超标,又背离教学辅导。
去年5月至9月,杨浦区也公布了一项《中小学教辅资料的使用情况》的调研。这份调研报告显示,区内中学有57.6%的学校已经不会统一使用外购教辅资料,小学不统一使用外购教辅的比例为94.7%。仅有46.7%的教师赞同学生使用教辅,12%的教师不赞同学生用教辅,20%的教师表示“不清楚”。
禁教辅不该“一刀切”
近几年,教辅读物出版量达到每年1万种以上。“但是,现在的教辅书很混乱。一些书商看到教辅读物利润高,就找些所谓的组稿公司、写手,网络搜索加拷贝其他教辅,拼凑成一本书发行上市。”一位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坦言,目前教辅读物选题都有严重的同质化,有的打着课改的旗号,其实内容陈旧不堪,知识点“炒冷饭”。“教辅材料市场‘鱼龙混杂’,一本教材总得20元人民币左右,订购就会牵扯到经济利益,有时候会涉及到回扣,通常是10%到20%。其实,上海市在教辅市场方面管得很严,通常只能订购教研室认定的教辅资料。”
不过,虽然教辅的“限购令”已出,教育界人士却认为,对于教辅也不要谈虎色变。上海市实验东校校长王玮航说,现在多数学校不提倡订教辅,但是,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同,需要的学习辅助材料也不一样。“学习不能‘一刀切’,教辅也同样不能。有些孩子学习能力强,一遍就能过关,而有些孩子对于知识的巩固掌握需要好几遍,适当的教辅材料能帮助加深印象。”(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