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北大深化自主招生改革 今年更注重基础知识考查

2012年03月12日 12:04 来源: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0)

  3月8日—11日,北京大学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复试工作在北京大学校内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考生参加了面试。根据北大招办工作程序安排,笔试合格且第一志愿报考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的考生,8号和9号分别参加这两个学院组织的综合能力测试和学科专业面试。“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考生则需分别参加10号的综合面试和11号的特色面试,其他考生参加10号的综合面试。

  据了解,在此次选拔过程中,光华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是在通过北大自主招生笔试的考生中,按照大约1:6的比例,选取参加学院复试的考生,然后按照笔试成绩的50%和复试成绩的50%进行选拔,入围考生将会在高考中享受北大录取线下降60分的优惠。

  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今年试行学院自主选拔有两个基本考量:一是学院对于招收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最有发言权。二是受“经管热”的影响,近几年高分考生往往忽视自身兴趣与知识长项,盲目追逐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科。生源高度同质化对于人才培养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经精心调研,北大决定在光华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率先试行学院自主选拔。

  据了解,“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考生今年除了参加综合面试,还需参加专门为其准备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和素质特色面试,考查理科考生数理基础知识和文科考生的文史哲基础知识,同时为了指导考生理性选择专业,还增加了学业规划指导环节。该负责人表示,重视基础是北大一贯的教学优良传统,数理基础和文史哲基础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北大也借此举明确地向外界传递一个信号,即基础教育领域始终应该重视数理和文史哲等基础知识。

  该负责人还介绍说,之所以增加学业规划指导环节,体现了招生并非仅仅是“依分录生”,也不是简单地把学生招进来后交给学院培养,招生工作应该具备科学地“甄别识人”的功能,要在入口环节把关和帮助考生,把一批优秀的学生招收到真正适应其成长的学科土壤去。

  北京大学2012年自主招生综合面试题

  1.近几年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员工时,很看重应聘者的本科毕业学校。请谈谈你的看法。

  2.国际连锁超市中大多数商品都是中国制造,但大部分利润都被外企赚走。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3.培根说:“金钱是忠实的男仆,也是恶毒的女主人。”请谈谈你的认识。

  4.怎样的机制能够鼓励见义勇为,减少袖手踯躅?

  5.文化产业化进程中,价值倾向和市场取向哪个更重要?

  6.一般来说青少年的阅读爱好总是和成年人有所区别,那么对于公认的经典作品而言也存在这种区别吗?请举例分析。

  7.一方面是大批非法饲养的宠物狗给社会带来环境和疾病的危害;另一方面,反对虐待和食用犬肉的人不惜通过阻断高速公路出口来维护动物权利。请就此谈谈你的观点和解决办法。

  8.国家有关部门最近颁布通知,从2012年元月起,禁止在每集电视剧剧情播放过程中插播广告。你认为电视剧生产商和广告公司会采取什么办法来应对,以弥补他们失去的广告时间和经济损失?

  9.目前,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请谈谈什么是文化软实力。你认为包含哪些要素?

  10.母语对于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有帮助吗?一个母语很差的人,他学外语能够精通吗?

  11.对患有绝症的病人,你认为应该隐瞒病情还是如实告知?

  12.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要求“不孝敬父母不得被推荐”,引起社会热议。请谈谈你的看法。

  13.中小学升学时的择校现象愈演愈烈。请谈谈你的看法。

  14.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15.目前,我国部分食品存在中国、外国双重质量标准的现象。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16.“科学”的对立面是不是“迷信”?为什么?

  17.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认为,应该由哲学家来统治和管理国家。你是否同意他的意见。

  18.“温州7.23动车事故”以后,有人说中国经济慢些走。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19.同是封建社会,在西欧,“领主永远是领主,农奴永远是农奴”,在中国却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情形。这对中西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某物价格高趋,购买者盖寡;反之,价格低趋,购买者必多。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是:前几年房地产价格不断上涨,购买者趋之若鹜;而今房地产价格下跌,买楼处却门可罗雀。为什么?(记者王庆环)

【编辑:马学玲】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