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酸菜当午饭 云南一小学留守儿童盼营养午餐
皱巴巴的塑料袋,捏在一只手里,另一只手从袋子里抓出一把米饭,塞进嘴里。没有碗筷,没有餐桌,这就是红河州红河县浪堤乡开源希望小学学生的午饭了。
塑料袋里有午餐
3月2日,“免费午餐云南行”活动的人员来到红河县走访当地特别贫穷的学校。一行人在红河县教育局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前往浪堤乡“开源希望小学”。
同行的县教育局领导介绍,红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有30多万人口,一年的财政收入却只有5000多万元。
来到学校时,已经是中午了。
操场上,站着很多小学生。为了看看学生午餐吃的是什么,记者请学校让学生晚点吃饭。孩子们个个手里捏着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不时从里面掏出一把东西塞进嘴里。只有几个学生,是用勺子从袋子里盛饭吃。看到这样的景象,“免费午餐云南行”的人员都震惊了,想不到如今还有这样的吃饭方式。记者翻开一个袋子,里面只有白米饭;再翻开一个袋子,除了白米饭,还有点酸菜。
早上6点半起来做饭
被这么多小孩子包围着,又是在大太阳底下,记者干脆坐在地上,希望与孩子们沟通,更多地了解他们的生活。
“从你家到学校要多长时间?”记者问其中一个小男孩。
旁边一个同学说,他叫李文雄。后来的问话,都是由李文雄身旁的那个男孩子代为回答。李文雄今年读5年级,明年他就要到中心学校读书了,爸爸妈妈都去外地打工了。他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做饭,做好后装在一个塑料袋里,这就是他一天的午饭了。7点20分赶到学校上课。
在与孩子们的沟通中,记者发现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算得上是留守儿童了。
学校校长白布鄂说,学校有419名学生,80%左右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其中一名学生,小学一年级时父母就到江浙一带打工,今年她都读初一了,小女孩还没见过父母亲。
有营养午餐却没有厨房
白布鄂说,419名学生中,只有134名学生在食堂吃饭。原因是食堂很小,满足不了所有学生的需求;另一个原因是,学校只有125个贫困生借宿生活补助名额。所以,学校就让家离学校最远、家里又特别贫困的学生在食堂吃饭。
红河县教育局有关领导说,红河县有5万多名中小学生,小学生的生活补助面不到28%。由于财政投入有限,不能让所有的贫困学生享受到生活补助。并校后,很多学校更是缺少校舍和伙食补助。
而对于国家从新学期启动的营养午餐计划,学校一方面感到很高兴,但同时也有点头疼:学校现有的食堂满足不了419名学生的需求,没有炊具等相应的厨具,而这部分钱又没有相应的投入。
参与方式
“免费午餐云南行”活动由春城晚报和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共同推出,自去年启动以来,已经让禄劝县宏德小学、乌东德镇汤德小学等7所学校的小学生吃上了免费午餐。
如果你身边有条件艰苦,需要自己动手做饭的贫困学生,请拨打本报热线电话“0871—4100000”把你所了解到的情况告诉我们,我们将把这些贫困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给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和有关的爱心机构。
捐赠方式
可通过“春城晚报免费午餐项目捐款”渠道进行汇款。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中电财支行 账号:0200 3374 1900 0014 555 开户名: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请务必留言备注:春城晚报免费午餐项目。网上捐款请登录:www.51give.org。费用的每项支出,包括开餐标准、每天的饭菜采购等,都将通过学校的微博进行公布,接受大众监督。本报记者 杨质高
相关新闻
楚雄市
农村学生每学年
发600元营养补助
为切实增强农村中小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楚雄市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按照每人每学年600元的补助标准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进行营养补助。
楚雄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范围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校(不含城区学校)的学生,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按照一学年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对每名学生给予标准为每天3元的营养补助。楚雄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涉及学生39391人,其中小学生26800人、初中生11951人、特殊教育学校640人。营养改善计划测算资金2636.46万元,由省、州、市三级财政承担。 本报记者 和晓东
文山市
156所农村中小学吃上营养餐
文山市作为省级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市)之一,从今年3月起,即对全市156所农村中小学全面实施。为确保此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将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文山市对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做到“动作求快、方式求活、质量求好”,保证了农村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按时实施。目前,文山市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156所农村中小学校供餐正常。(蒋天灿 张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