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罗雷尔:潜心研究比得奖重要(图)
“纳米技术现在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对于纳米材料可能存在的危害问题学界一直有争议,我认为还有待证实。”昨日下午,因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而获得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瑞士科学家海因里希·罗雷尔做客华中科技大学,向大学生们解析“纳米世界”。出人意料的是,刚一落座,这位79岁的“老顽童”却翻出自己14年前在黄鹤楼前拍的照片,先讲起了自己与武汉的不解之缘。
14年前登上黄鹤楼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武汉,再次面对一群可爱的学生,我非常高兴。”看到讲座现场挤挤挨挨的大学生,碧眼高鼻、满头白发的罗雷尔显得特别兴奋。他甚至大笑着将刚刚获得的华科大名誉教授的聘书高高举起,骄傲地展示给台下的学生们看。
1998年4月24日,罗雷尔到武汉旅游,在黄鹤楼偶遇一群高中生。“他们告诉我,老师让他们到这里来给外国游客免费当导游,以此来锻炼英语口语。”罗雷尔回忆说,这群高中生告诉了他很多关于武汉的名胜和典故,让他“大开眼界”。“因此再次来到武汉,看到你们的笑脸,我感到非常亲切。”他说。
潜心研究比得奖重要
作为诺贝尔奖得主,在提问环节,罗雷尔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中国何时能获得诺奖”。“它是科学界的最高奖项,有那么多的华裔科学家曾经获得过,说明中国人都是非常聪明的。”罗雷尔笑着“预言”:凡事无绝对,得奖可能就是很快的事情。“也许这个世纪,也许下个世纪。”罗雷尔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有许多今天仍在为人所用的发明,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现代科技的起步比较晚,科技发展还处于比较年轻的阶段,还需要耐心等待它的成熟。“作为科技界的最高奖项,获奖之前肯定要经历一段比较艰难的时期。”他也提醒大学生们戒骄戒躁:“对一个科学家来说,得奖是对自己科研成果的肯定,是最后一件事,潜心科研才应该是我们心中最重要的。”
纳米伤人有待证实
1981年罗雷尔与同事发明的扫描隧道显微镜,为科学家探索纳米世界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现代工具。作为学界专家,他很高兴看到纳米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发挥作用。“比如高楼外的玻璃幕墙涂层,因为纳米技术的运用,可以起到节能的效果;有些品牌的防晒霜,采用细小的纳米防晒微粒,防晒效果更好。我们甚至可以把药物装进纳米材料里,人体服用之后会定向附着于出现问题的器官,‘指哪打哪’。”
但对听众提出的如“纳米粒子被吸入肺中会有何影响”,以及“纳米材料是否有毒”等对人体可能造成危害的疑虑,罗雷尔表示不确定,目前还没有看到相关的报告。“现代科技的发展的确具有两面性,比如核能,不同的使用方式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但它始终会在人类的控制范围内,不断地修正、进步。”
人物简介
海因里希·罗雷尔,瑞士物理学家,1933年生于圣加伦。1981年他与同事成功研制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简称STM)。1983年,他们利用STM在硅单晶表面第一次直接观察到周期性排列的硅原子阵列,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得以直接看到个别的原子。在此基础上,人们发明了原子力显微镜等近20种相关科学仪器,为科学家们探索纳米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现代工具,促进了国际纳米科学研究时代的到来。由于STM这一伟大发明,他获得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楚天金报 记者李秋芳 梅莹 通讯员廖梅 张闻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