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大学生放弃工作“宅”死家中引热议 折射教育缺失(2)

2012年03月20日 01:56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0)

  遗憾

  宅死家中的大学生

  并非仅是村官之殇

  王小林的死谁该心痛?教育该心痛,教育并非只教人以渔,还要教无鱼怎么办?打不到鱼怎么办?而王小林看来只知道读书,只知道国家分配就业,只知道学校应该安排他这样的“人才”当一个热门岗位上的老师,而不知道“无鱼”的结果会怎样,更不知道人情世故有多少冷暖寒热,因此他最终选择了“归隐”至“老”死。

  学校该心痛,并非只指其就读的学校,而是指其就业的学校。“1995年王小林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郧县一所中专教书。由于不满学校的安排,没多久,他就不干了。”对于王小林来说,当时一时冲动撂挑子“不干了”,导致了他离开了体制,“归隐”之后又不想干千百年来所有百姓都赖以生存的农活,因此他只有“死路”一条。尽管如此,郧县的这所中专,为什么不能留住这样一个高材生人才?至少他是“分配的”老师,至少他应当有平等权利,那为什么没有人对其“不干了”而负责?

  村里该心痛。刘老师发现王小林接烟的手瘦若鸡爪。瘦若“鸡爪”,可见王小林比临死的孔乙己还要落魄还要瘦弱,饥饿的时候,他碰见什么吃什么。没成熟的果子,地里的花生、玉米棒子,他都拿来充饥。他的惨死,村里为什么没有人伸出援手?村民可以无知,村官难道也无知?一个失业的大学生至死无人闻问,更没有人想到为其再就业想想办法,村官乡官们,又干什么去了?

  然而,宅死的大学生并非仅仅是村官之殇。

  李振忠

  评判

  富有警示意义

  折射三大缺失

  这个不幸的故事引发一系列沉重思考,更折射出当今教育和社会的三大缺失。

  首先是家庭教育缺乏独立意识培养。心理学认为,“啃老”的最主要原因是“父母包办”产生的后遗症。对儿童正常行为的压制和约束,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信的品格;而父母在孩子青春期包办得太多,代替孩子成长,又会使得孩子缺乏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尽管对王小林的成长经历报道不详,但仅从“读大二时父亲去世,很长一段时间家人都瞒着他”的细节来看,父母的呵护溺爱可见一斑。

  其次是学校教育缺乏人格意识塑造。奥尔波特在《人格——一种心理学的解释》中提出,“所谓人格是决定个体适应环境所独有的心理——生理内在动力系统”。形成对自己社会地位、尊严、能力的思想意识,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心理成熟的标志。毕业后,王小林不能适应工作,不满学校的安排就辞职不干;回到家后,也很少帮助母亲干农活,甚至为此争执把母亲打骨折。显然,我们的国民教育培养出的只是会读书考试的大学生,而不是一个拥有成熟人格的社会人,无法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甚至没有用劳动创造价值的自尊。

  此外是社会管理缺乏心理危机干预。急促的社会转型,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部分天性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人,经不起方方面面的刺激,从而产生扭曲的心态、变异的心理,导致情感、理智和行为上的“错位”。正视公众的心理危机,建立危机干预体系,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精神文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心理干预在城市刚刚起步,农村几乎空白。面对王小林长达14年的反常生存,村民却不认为其有精神病,没有想到也不懂得如何开导,解开其心结,最终酿成悲剧。

  张枫逸

  -三言两语

  ●虽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只要俯下身来学以致用灵活就业,就有可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不一定大富大贵,至少说小日子能混得过去。

  ——韩三旭

  ●即便偏远农村的小混混、真正的好逸恶劳者,他们都知道为了改善生活而去做一些小偷小摸的勾当,何况王小林是一个在城市读过大学、见过世面的人,为什么如此?难以理解。

  ——杨武过

  ●王小林不是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人,他思维敏捷,谈吐有据,但为什么甘愿靠吃野菜度日,为什么要将其解读为一个懒字,而不能将其理解成看破红尘,以至于只愿靠采野菜这样的生存本能存活下去呢?

  ——廖厚

  ●王小林其实是比较优秀的,甚至是精英级别的。天地之大何处不留人呢?当一个曾经的佼佼者,宁可饿死也选择不与社会合作的时候,不得不说这个社会的确是病了。

  ——薛平贵

  ●大学生“宅”死家中,为我们敲响警钟。早日修复教育和社会的缺失,让每一个公民心智成熟,独立坚强,不再游离于社会之外,这既是对生命的呵护,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汪道林

【编辑:邓永胜】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