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灰色儿歌”流行校园 带暴力甚至色情倾向(图)

2012年03月21日 09:13 来源:华龙网 参与互动(0)
 幼儿园老师在带领小朋友朗读儿歌 记者 徐元宾 摄
幼儿园老师在带领小朋友朗读儿歌 记者 徐元宾 摄

  “在我心中只有老师最凶”儿歌遭恶搞 娃娃该唱啥

  3月21日是国际儿歌节。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音像图书店发现,货架上摆放的儿歌很少,大多是几十年前的老儿歌,新儿歌不到老儿歌的10%。传统儿歌传承面临断层,一些新儿歌缺乏童心童趣,一些恶搞的“灰色儿歌”却在孩子们中广泛传唱。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让好儿歌回到孩子们身边?我们又该怎么看待灰色儿歌?

  现象:灰色儿歌流行校园

  小竹(化名)今年9岁,家住渝中区黄沙溪。上周末,在小竹的家里,她给记者展示了随身带的MP3,里面除了老师要求听的英语对话外,全是周杰伦、杨幂等明星演唱的流行歌曲,如《你好吗》、《超级女神》、《有点舍不得》、《需要恋爱的夏天》等。

  “能不能唱两首儿歌听听?”记者问道。“小弟弟,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咔嚓咔嚓咬死你!”小竹歪着脑袋脱口而出。旁边的母亲郎芸指着她鼻子问:“哪个教你的?”小竹红着脸说:“同学们都是这样唱的,我也跟着就会了。”“电视、网络对孩子影响太大了”,郎芸有些无奈。

  同时,记者了解到,一些“灰色儿歌”流行校园多年,像“我在马路边,捡到一盒烟,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烟,向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拿钱”……

  对儿歌有深厚研究的市作协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巴南区文联主席戚万凯说,他在搜狐上输入“灰色儿歌”一词,只有0.02秒就找到了90838条结果。全国少工委和成长网曾对部分少年儿童做过专题调查,28%的孩子在小学四年级以前就开始唱流行歌曲、哼带暴力甚至色情倾向的儿歌;平常喜欢哼唱灰色儿歌的孩子占56%,73%的孩子认为灰色儿歌“好耍、搞笑、顺口”。

  市场:新儿歌不足一成

  记者在重庆市购书中心了解到,整个中心关于儿歌的书籍很少。一本《经典儿歌大全DVD》,里面收集了384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唱几十年前的老儿歌,比如:《一分钱》、《小燕子》、《卖报歌》、《采蘑菇的小姑娘》、《两只老虎》,里面的新歌只有37首,选自2010年全国儿童歌曲大奖赛的金银奖作品,不到老儿歌的10%。

  在解放碑、三峡广场一些书城货架上,大多是儿童喜欢的卡通类书籍、漫画等,零零散散的三两本“新编儿歌”不外乎“新瓶装老酒”,比如,《新编儿歌365》,“荟萃”的也是几十年来的儿歌精品,几乎没有创新作品。

  “和卡通、漫画类刊物相比,这类书籍销量差得多,所以摆放在了不显眼的位置”,重庆购书中心一位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原因:缺童心童趣精品少

  “传统儿歌传承面临断层,一些新儿歌缺乏童心童趣!”戚万凯举例,全市从事儿歌创作的人加起来不过三四十人,而且他们年龄较大,大多是退休以后搞创作。而目前全国唯一的儿歌刊物是巴南儿童文学研究会主办的一个内刊《巴渝儿歌》,印刷量也就1000余份。此外稿费低,一件作品稿酬只有四五元至十元。现在的儿歌创作者大多是凭爱好和兴趣,而且儿歌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创作,作者必须心地善良、单纯,有爱心,有童趣,了解儿童心理。

  87岁的市作家协会荣誉副主席、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继楼老人说,从专业角度讲,儿歌是属于儿童文学范畴,是儿童文学中的小弟弟。儿童文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元素,就是需要童趣,但实际上很多作品“深”了,是用成人的眼光去反映儿童的情感,显然难以让儿童接受,自然难以传唱。

  张继楼认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一个中间媒介,现在很多儿歌作品发表了就发表了,没有通过学校、老师、家长等中间媒介去口口相传。

  部分“灰色儿歌”

  无厘头型: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盒烟,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烟,向我把头点,我高兴地说了声,叔叔,拿钱”……

  调侃型:

  如改编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诉苦型:

  如改编的《真心英雄》:在我心中,老师最凶,晚上补课补到九十点钟;回到家中,爸爸最凶,天天把我打得鼻青脸肿。爸爸走了,妈妈最凶,盯着我的作业不放松,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脚踢发泄一通。

  搞怪型:

  “小弟弟,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咔嚓咔嚓咬死你!”

  声音

  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善恶

  戚万凯认为面对校园灰色儿歌,家长、教育工作者当然要反思,但没有必要把它视为洪水猛兽,重要的是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唱这样的儿歌?搞笑、取乐抑或是宣泄,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方式对待,宜疏不宜堵。如果是搞笑和取乐,那根据心理学原理,成人越是关注,越是试图禁止,儿童就越觉得有趣。这就像取绰号,如果过度关注,只会让取绰号的人觉得很有趣,乐此不疲。

  他认为,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明辨是非善恶,给予正确引导,大可不必“谈灰色变”。

  纵深

  如何让好儿歌广为传颂?

  “好的儿歌一定要从儿童中来,有儿童的情感。”张继楼告诉记者,许多新儿歌没有传统儿歌流行,就是少了趣味,教化色彩太浓。一首好的儿歌要具备流传性,除流传的渠道外,还需要作者洞察“童心童趣”,表达出孩子的感情、愿望,同时兼具趣味性和节奏美、音韵美。如借鉴古代的韵文,语言新、浅、带点诗意,音韵朗朗上口,让孩子们乐于诵读。

  此外,建议选一些高质量的儿歌选集登入教材,让儿歌进校园,老师、家长都来口口相传。张继楼认为,这当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部门要重视,通过活动来推进,比如在六一儿童节、国际儿歌节等节日各个层面都来通过举办儿歌大赛活动,扩大好儿歌的影响力、覆盖面,和儿歌传唱的参与度。(重庆商报 记者李双全 廖娴雅)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