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属高校校长公选进入尾声 选拔方式诸多探索创新
3月20日,随着教育部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总会计师拟任职人选开始为期一周的公示,此次公开选拔试点工作进入尾声。2011年12月22日,冬至,教育部、西南财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的主页上同时挂出了一则公告,教育部首次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两所直属高校校长。
“公开选拔大学校长的消息一出来,就有同学把公告的网址链接转发给我。这段时间,同学间网上聊天、短信,经常说到选校长的事儿,还让我们来参与民主评议,说明公选很重视倾听学生的意见!”公开选拔西南财经大学面试会现场,该校会计学院研二学生刘思涓兴奋地说。该校工商管理学院研三学生谭乔予告诉记者,公选校长不仅在西南财经大学很热,在川内很多高校都是热点。“很多在四川高校就读的高中同学,都通过微博、短信等方式询问最新进展,因为对我们来说,这都是全新的事物。”
“公开选拔”,这看似简单的4个字的背后,是以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试点工作为发端,以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为核心,开启的一次极具变革意味的破冰之举。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扩宽选人用人视野,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鲜明政策意图,为改革指明了方向,也将此次革新放到了公众视野中,接受实践的检验。
“公开选拔”引发公众集体关注
“公开选拔校长的消息一公布,就成了校园内的热点话题,关注度非常高。作为学生代表,我能成为遴选委员会的一员,深感责任重大。”今年1月12日,西南财经大学公开选拔校长面试会现场,西南财经大学学生会主席王宇晨作为遴选委员会成员坐在了会场前排,他将和遴选委员会其他成员一起,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听取了4位面试者的竞职演讲,而后投出自己庄严而关键的一票。除了现场师生代表的民意测评环节,他的一票集中代表了西南财经大学广大学生的选择。“我既是在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也是代表同学们行使民主权利,此前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把他们的意见反映出来。”王宇晨说。
此次教育部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总会计师,虽然事先并未高调宣扬,却在高教领域引发了实实在在的震动,从公开选拔公告中就能看出端倪。
公告要求,报名参加高校校长选拔的人员要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东北师范大学校长还应熟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师范教育办学特点及规律;西南财经大学校长还应熟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财经教育办学特点及规律。
根据公告,综合评估、面试、民意测验和组织考察成为选拔程序中的关键环节,最后由教育部党组讨论决定拟任人选。同时明确,本次公开选拔的校长和总会计师都要经历一年试用期的考验。
早在去年12月初,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就开始预热。12月8日,教育部任命西南财经大学校长赵德武为该校党委书记,并在新的校长人选产生前,主持学校的党政全面工作。此后不到半个月,西南财经大学被列为首批面向海内外公开选拔校长的两所直属高校之一。
人事变动历来是个敏感话题,在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校长人选的确定更是牵动社会的敏感神经。“回归”、“入主”、“空降”……从媒体对高校换帅报道的措词上,便能窥见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认知。2010年7月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要完善大学校长选拔任用办法。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一年多以后,公开选拔大学校长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无疑是对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落实之举。
“参与公开选拔,是人生中难得的经历,我听了,看了,也经历了。”作为1977级大学生中一员的丁任重,在西南财经大学学习、工作了30多年,2004年被提拔为该校副校长。他觉得,参加公开选拔本身就是对自己过往的思考、实践的一个梳理和总结,可以借此机会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反思。“无论结果如何,参加此次公开选拔对我工作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有外校的人选来竞争,是个很好的形式。往大了说,是高校选人用人机制的一种探索;对学生来讲,也让我们对学校发展的大局有明确的概念。”1月14日,在东北师范大学公开选拔校长面试会上,遴选委员会成员、东北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席牛鸿生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