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男生破数学难题获聘教授 评论称常格不破大才难得

2012年03月29日 08:11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南大学22岁的大三学生刘路,由于破解了堪称国际数学难题的“西塔潘猜想”,被聘为正教授级研究员,还获得百万元奖励。此事引起热议,有人赞赏破格选才,有人发出“奖励太过”质疑,还有人不无“伤仲永”担忧。怎么看“22岁教授”?

  破常格方能得大才

  湖北读者 赵晓曦

  让在读大学生一下子成为“正教授”,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方式,可能有些人觉得刺眼,但换个角度看,未尝不是人才培养的一次探索。现在,人才选拔、职称评审越来越程式化、功利化,论文、著作的数量俨然已经成为衡量学者能力的决定性指标,不少研究人员沉迷于跑课题、抢项目,真正的科研创新反而受到冷落,“钱学森之问”也由此而发。

  常格不破,大才难得。中南大学不以论文和资历论英雄,让科研成果说话,积极为创新人才搭建成长平台,这正是其“破格”处。当然,一个“刘路”不足以支撑起高耸的学术大厦,如何以“22岁教授”为契机,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激发广大师生的创新意识,让更多“刘路”在科研中脱颖而出,依然任重道远。

  破解“成长猜想”更费思量

  北京读者 历正

  在关于“22岁教授”的争议中,也存在一个“成长猜想”。这个创新苗子能成为学术大家吗?尤其是当教授头衔、百万奖金、媒体聚焦纷至沓来时,刘路还能淡定地做一个“学术男”吗?

  这样的隐忧不乏先例。且不说宋时的方仲永,看那些一度很受追捧的“少年天才”、高考状元,不少人归于“泯然众人矣”。过度的奖励和关注,可能会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因而,创新型人才的健康成长,需要校长“我十年不考核他”的长远眼光,也要求社会和媒体包容理性一些,更离不开自励自强、不断进取。正如刘路自己所说:人生好比一道数学题,外在环境只能影响你的速度,或牵引加速,或阻碍减速,决定最后终点的人只有你自己。

  【微博之论】

  yqg0791:数学家多在青年时代崭露头角。法国数学家塞尔不满28岁就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我国的王元院士25岁就证明了“3+4”,陈景润先生32岁证明了“1+2”。刘路的出现,符合数学英才的成长规律。

  山汉樵:仅凭破解一道难题,就给一个正教授研究员是不是奖励过重?题破解得好,不等于整体知识水平就达到了教授的水平。

  天地正气:年龄不是大问题,问题是被评聘者是否确实具备了与此相称的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以及良好的品行。

  方舟东江:赞同破格选才,也认同因才适用,但别为了轰动效应损害了真正的人才。

  叶易之:人才就应人尽其才,职称和荣誉只是辅助手段,关键是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充分发掘和发挥其作用。

  乙木:有条件的没兴趣,有兴趣的没条件,不少掌握资源的学界大腕热衷名利,一些科研苗子却整日被生计俗务所困,刘路虽受厚待,但人才待遇问题远未破解。

  闲翁赏月: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给人才一个健康发展的环境,多些包容,少些苛责,少些炒作。

  秋韵qu58671:创新需要动力,不完美的奔跑胜过安全的漫步。

  qujialiang16:大学生对科研有激情,创新并非不可能,关键是创造一个有利于发掘人才的环境。

  各说各话:豆蔻年华藏茂木,妪翁时节倚栏台。若非大地春潮起,哪有长虹飞天外?

  80猴票:给予职称和物质奖励固然必要,但挑选良师带路、营造创新环境,显然更加重要。

  陈红梅:用好一个人才,能带动一批人才。但愿“22岁教授”能让更多人才看到希望。

  (观点来源:人民微博)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