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焚书门里被桎梏的青春
如果我们不打破这个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不放慢功利的脚步,我们就无法打破这一代人青春的桎梏,拯救他们的青春。
每一代的青春都不易,都充满矛盾和冲突,但少有像湖南湘机中学高中生们那样,以集体焚书的方式,宣泄他们压抑已久的不满,呈现他们的挣扎与不甘。
3月9日,湖南湘潭湘机中学一次晚自习的意外停电,引发学生集体烧书、丢书、撕书,学生称把心里积累很久的怨恨都发泄出来。湖南2010年曾下发节假日补课禁令,但该校每周只有周日上午半天假,学生称这半天只能睡觉。
黑暗里片刻狂欢似的宣泄,仅仅是因为不堪日益沉重的学习压力吗?那些日积月累沉淀在年轻人心底的怨恨究竟是什么?
表面上看,这是对现行不合理教育制度的呐喊。应试教育之下,学校成了升学率控制的教育机器,填鸭式的教育,死记硬背的学习,把孩子当成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放入统一的模具中浇铸、打磨。教师“死教”,学生“死学”,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那些本该拥有饱满色彩的青春,只剩下测验考试、猜题押题、培训补课。
是不是改革了应试教育,孩子们就可以得到解放?恐怕未必。高校自主招生创新本是为破解应试教育而来,却不想又成了一场更高级的“应试教育”,各种各样的自主招生指南出版,各类自主招生培训班受追捧。被金钱和权力驱逐的社会,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世俗成功的应试,只要应试思维存在,应试文化就不可能消除。
把原本肆意飞扬的青春压抑得喘不过气来的不是应试教育,而是世俗的成功。人生需要成功,成功道路千万条,技术工人的荣耀,小职员们的幸福,教师职业的尊敬等等,都是成功。
然而,如今社会,成功却被固定为一种模式、一条道路,权力与金钱几乎成为成功的唯一标准。正是这一标准,驱使孩子们应试道路上辛苦奔波、片刻不敢停歇,令这个时代的青春格外艰难和痛苦。
青春本是充满理想与激情,渴望独立、自由、责任,渴望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然而,在现实畸形的成功学面前,课外阅读与音乐爱好都被迫遁形,更不消说独立与自由,理想与责任。如果整一代的青春抛弃了理想与责任,这个社会的未来将会怎样?
如果不打破这个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不放慢功利的脚步,我们就无法打破这一代人青春的桎梏,拯救他们的青春。
可以想见,在“焚书门”事件后不久,湘机中学那些孩子们已经迅速回归自己正常的生活,每天的时间仍然被家长和教师们安排得满满当当,每日课余,不是在去学校补习班的路上,就是在前往校外辅导班的路上。曾经热爱的吉他仍然被高高挂起,那些慰藉了自己心灵的课外读本,仍旧蒙满灰尘。 (郝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