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女教师网络助学7年 陪志愿者家访近万公里
在鄂西南大山中,在美丽的清江河畔,一位年轻的山村小学土家族女校长用“英子姐姐”的网名,在旅居日本的华人中建立两家助学网站,在国内3家网站开辟助学版块,并建立了“英子姐姐助学网”“湖北希望工程英子姐姐助学基金”和“英子姐姐助学微博圈”。7年多来,“英子姐姐” 以博大的爱心和人格魅力,吸纳了中国、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五大洲10个国家的700多名网友和爱心人士,为1120名老区贫困学子募捐325.5万余元,使山里贫困学子的理想在无限温暖中飞翔。
每天,刘发英只要一打开她的QQ ,屏幕上那些跳动、闪烁的彩色头像,仿佛爱的天宇中一颗颗闪烁的星辰。刘发英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跳跃,一一解答网友们的提问,报告资助学生的情况,接洽新的救助对象……虽然很苦很累,但能为更多贫困学生争取救助,她因此乐此不疲,甘之如饴。
山村教师网络助学
刘发英,上世纪70年代出生于长阳磨市镇一个教师家庭。90年代初师范毕业后,毅然来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最边远最艰苦的黄柏山乡任教。
一次偶然的机遇,使刘发英结缘网络助学。2005年12月初,“心之旅”网站发起人杨东波女士等受刘发英邀请来到资丘。刘发英全程陪同志愿者们对贫困学生进行家访,引领他们参观“七十七烈士”纪念碑,讲述资丘的革命历史,介绍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进一步吸引了爱心人士垂注老区贫困孩子。很快,田覃红等5名学生的贫困信息在该网站发布后,立即获得好心人的资助。
刘发英心中豁然一亮,发现网络助学是一个扶贫济困的便捷通道。为了方便与“心之旅”网站的助学自愿者联系,刘发英申请了QQ号,取网名“英子姐姐”,并将自己的真实姓名、单位、职务、电话、生活照片等进行公布。通过与一个个网友推心置腹的网聊,她很快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在爱心网友与老区贫困学子之间搭建起爱的桥梁。
2006年“五一”黄金周前夕,刘发英邀请“心之旅”网站27名志愿者再次从武汉等地来到大山深处的资丘镇。刘发英协调全镇9所中、小学负责人,在初步掌握贫困学生档案的基础上,将27名志愿者分成14个家访组,利用两天时间,对全镇14个村的贫困学生进行家访,吴江林等86名贫困学生获得“心之旅”爱心网站志愿者救助。救助标准为每人400元~2000元不等,总额为3万多元。
拓展网络募捐
为进一步扩展网络助学平台,2006年8月,刘发英又与北京“大耳朵”英语网站版主韩柏栋取得联系。韩先生为刘发英真诚助学的精神所感动,不仅主动为她开辟了助学版块,邀请她做“斑主”,还带头掏钱资助了资丘镇的5名贫困学生,每年资助款达6000元。
借助这块阵地,刘发英与该网站大批助学志愿者通过QQ建立了联系,首次将13名贫困学生的信息发到助学版块上,很快争取到救助款8500元。北京网友小燕受“英子姐姐”爱心感染,每月从不算高的工资中拿出1000元~2000元资助贫困学生,3年共捐出5万多元,资助了25名贫困学生,成为资助学生最多的网友。4年多来,“大耳朵”网站累计资助贫困学生511人,资助款达130余万元。之后,刘发英还在湖北“情暖荆楚”网站开辟了助学版块,吸纳了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贫困助学。
2009年5月,华裔日本友人、原已资助长阳多名贫困学生的网友刘晓燕为刘发英的大爱至善所感动,主动在自己的空间里建立了“公益慈善”助学版块,刘发英将15名贫困学生信息发过去后,很快获得14500元资助。2011年1月1日,刘晓燕又专程汇来9999元,表示愿意再资助10名贫困学生,作为自己的结婚纪念。2009年10月,刘发英在网上偶识华裔日本友人潘喜华,通过多次网聊,唤起了潘女士对山区贫苦孩子的同情,她主动在日本的“在日工作者联盟”中开辟了“it民工助学棚”,刘发英发去7名贫困学生信息,获得资助款7500元。
2010年10月中旬,在中国长阳网的帮助下,“英子姐姐助学网”开通运行。多年来,一直想拥有一个专属自己的助学网站的梦想终成现实。运行一年多来,已收到海内外爱心网友捐款112万余元。
7年网络助学背后,有这样一串饱含刘发英心血和汗水的数字:为900多名受助学生写出了10万余字的贫困信息;为受助者到县城各银行领取和送达款、物,陪同志愿者家访等累计行程近万公里;自己承担交通费、电话费、文印费等8000多元;为开展网络助学献出了400多个节假日……(易富萱 记者 强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