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乱收费现象调查:学校出租公益设施谋利
关注理由
近年来,虽然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长,可从小学到高校,各种乱收费现象仍屡禁不止,不仅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强烈不满,也成为打破教育公平、阻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一大顽疾。寻根溯源,教育乱收费的根源在于教育资源不均衡。而要改变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可以说是非常之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才显得非同一般。
□视点关注
收取高额择校费,学校出租公益设施谋利,名校教师私自在外办辅导班……近年来,虽然各地各级政府不断出台制度,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遏制,但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状况始终不能从根本上加以改变,一些明显有违教育公平的行为和现象总是不断发生,社会各界对此意见很大。
毫无疑问,遏制教育领域里的各种怪象乱象,关键在于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对此,长沙市芙蓉区坚持以维护和实现教育公平为核心价值目标,以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为着力点,在财政上予以充分保障,在内部实现常态化流动,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不仅有效促进了城乡学校的共同均衡发展,也从根本上遏制了各种教育乱象,逐渐形成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芙蓉模式”。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深入芙蓉区,对均衡推进教育发展的“芙蓉模式”进行了调查采访。
重投入
建充足公共财政长效保障机制
“义务教育是最大的公共事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芙蓉教育在财政投入的有力保障下,积极倡行‘无差别’的教育理念,着力为全区适龄儿童提供一条公平、优质的起跑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好学’。”芙蓉区区委书记梁仲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近几年来,芙蓉区政府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把科学统筹作为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式,大力促进教育在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之间的均衡发展,实现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实现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区财政预计安排10亿元用于学校建设。”记者了解到,这些年来,芙蓉区一直坚持把推行免费教育当作治理乱收费的战略举措和惠民之举,依法加大公共财政对教育经费的投入。从2002年起,芙蓉区年度教育经费的投入增长比例连续9年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2个百分点。在区财政强有力的投入保障下,从2007年起,芙蓉区率先在湖南省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了一费制全免,并免费向学生提供校服、饮用水和教辅资料;从2010年起,芙蓉区对所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等实行“零收费”政策,从源头上消除了向学生乱收费的名目,全面进入了真正意义的“零收费”教育新时代。
“目前芙蓉区学校的建设维修、设施设备采购、师资培训、绩效奖励以及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社区教育、教育督导、教育科研等专项经费均由政府全额埋单,从未出现过因办公经费不足向学生、家长及单位乱收费的行为。”芙蓉区教育局纪委书记江凌告诉记者,在充足的政府财政保障下,如今芙蓉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正在全面优化。目前全区所有学校都达到了省级合格学校标准,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均达到了省Ⅰ类标准;所有学校都创建成为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所有学校都安装了防盗抢报警电子监控系统和防雷设施。
“一个‘没有好坏之分’的学校均衡布局正在芙蓉区逐步形成,芙蓉教育也正在由全面普及、均衡硬件转入了软硬件全面优质均衡的内涵化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对此,湖南省教育厅有关部门予以了充分肯定。
均配置
建优势教育资源拓展交流机制
“管理也是生产力。只有不断创新教育管理,才能真正让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芙蓉区教育局局长周见阳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不断增加的政府财政投入确实解决了一些学校乱收费等问题,但如何真正带动城乡教育的一体化均衡化发展,依然是一道需要教育部门积极作答的现实难题。
“优势资源和知名品牌是相对有限的。为此,我们决定稳步推行优质带动战略,把区域内优质学校先进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移植运用到新建学校中。”据周见阳介绍,芙蓉区教育局试探性地对区属品牌小学实行了“二小”模式,先后新建了大同二小、育英二小、育才二小、燕山二小、火星二小等5所新的优质学校;同时,将部分新建学校交由市区品牌学校深度托管,先后创办了“长郡芙蓉中学”、“大同古汉城小学”、“育英西垅小学”和“育才西街小学”。由于这两种模式都严格遵循、推行了“五统一,一共享”机制,即统一办学理念、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资源配置、统一研训平台、统一考核评估、共享发展成果,不仅迅速加快提升了新建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声誉,也带动了学校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此外,芙蓉区教育局还创建了统一的教育教学支撑系统、学科全覆盖专题网站、基础教育远程平台和系列化办公管理应用平台,率先在湖南开辟了“资源在线”活动,实现了优秀管理经验、教育教学成果、名师优课实时传播网上共享。
“有了越来越多的好学校,第二步就是要建立一个常态化的轮岗交流机制,实现优势教育资源的共享。”据周见阳介绍,近年来,芙蓉区教育局先后建立了校长任期制度和定期轮岗制度,鼓励示范性学校校长和有培养潜质的年轻后备干部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职交流。同时,还探索实行了校际合作交流制度,让一些大校和小校,城区学校和城郊学校结成一对一伙伴,开展帮扶式交流活动,并实行捆绑式考核,即把被帮扶学校年度考核情况作为帮扶学校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不仅提高了帮扶的实际效果,也从整体上提升了区域优势教育资源的发展。
为了改变优秀、骨干教师大多集中在名校、大校或城区学校这一优势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状,芙蓉区教育局以优化编制、职称评聘晋职晋级和强化激励为导向,不仅明确规定城区新教师和评聘高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有在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对口帮教一年以上的经历,而且对那些到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给予了更多的补助,从而充分调动了教师在城乡学校之间流动的积极性,有效促进了优秀教师向城乡薄弱学校合理流动。
“各个学校的硬件软件都不相上下,每个学校都有优秀老师轮岗交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花钱去择校也就没有了必要。”对此,长沙市民郭女士很是欣慰。
关后门
堵学校私下搞小金库渠道门路
“在政府的财政保障下,虽然各个学校的硬件条件都差不多,但一些学校的老师还是不愿意流动到其他学校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些学校本身有各种搞钱的渠道。”周见阳告诉记者,此前一些学校通过出租门面、主办辅导班等各种方式,为学校积攒了不少钱。这些钱回头又以过节费、年终奖等各种方式返给了教职员工,从而使得各个学校的实际待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对此,芙蓉区教育局出台规定,不仅明确禁止各个学校收取择校费,而且规定,学校出租、经营店面的费用,全部上缴交付区财政,不允许学校私自入账,更不允许私自处理。如此一来,各个学校之间的待遇差距逐渐拉小,教师们在各个学校流动的阻力和顾虑也就大大减少了。
“这些年来,芙蓉区始终坚持将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当作优化教育部门行风的大事、要事来抓。”江凌告诉记者,早在2004年,芙蓉区就根据国家、省、市关于规范收费行为的文件要求,提出了“宁可少收一千万,绝不乱收一分钱”的要求,之后又作出“原则不收择校生,坚决不收择校费”的决定,展现了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的态度。
2005年起,芙蓉区开始全面清理民办学校租用公办学校办学场地,并全面禁止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违规合作办学的一切行为;2006年起开始全面禁止区属学校向学生收取特色项目培训费用,由政府全额拨付培训费并逐年提高。2007年起,全面禁收中小学择校费。2011年,再次全面清理校园内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项目,并张榜公示。
“凡是老百姓不喜欢的教育行为,我们就都反对、禁止。”据芙蓉区区长李蔚介绍,为了规范教育收费行为,芙蓉区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负责,成立了以教育部门牵头、有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规范教育收费工作领导机构,层层签订了《规范收费工作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制,做到“机构、人员、责任”三到位。同时,每学期定期组织召开专门会议,有计划地研究部署规范收费工作,形成了由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保证了规范收费工作的有序运行。此外,还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凡出现违规收费的,不仅对直接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而且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已经调离但必须承担责任的领导还要实施责任追溯制,确保惩戒到位,增强了规范收费行为的自觉性。
记者了解到,芙蓉区均衡推进教育发展的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早在2008年,湖南省人大有关部门就对芙蓉教育专门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得到湖南省领导的重要批示。当时的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之享强调指出,要推广芙蓉区的经验,要将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省、强市、强区、强县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来抓。(记者阮占江赵文明 实习生张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