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中学”挡不住“男生危机”
“拿什么拯救你,男孩?”在学习、成长、就业等方面,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近日,上海有关方面正在酝酿打造第一所“男子中学”。此事引发不少议论,有声音对“用性别隔离的方式圈养弱势群体”的做法表示质疑,甚至担心会适得其反,但也有人对改革的尝试给予肯定。
“男生危机”不全是学校的错。“伪娘现象”之所以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除了学校教育缺乏“阳刚之气”外,更多是一种社会畸形追捧的结果。男孩不像男孩,女孩不像女孩,这是近年来电视娱乐节目的普遍现象。既然可以有超女李宇春的“中性美”,自然也会有快男刘著的伪娘“惊艳”。
当“伪娘”成为选秀舞台上的明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在眼球经济时代、在一个追名逐利的社会里,自然就会成为一种榜样。这样的装扮可以赢得眼球,可以收获名利,不管是那些孩子,还是孩子家长,都会照此走下去。最后的结果是,“伪娘”成为一种现象,直到社会惊呼“男孩危机”。
为了重拾男生的“阳刚之气”,上海酝酿打造第一所“男子中学”,固然是有识之士对男生危机的担忧,也固然是阻止“男生危机”的一种尝试,但能够起到多大作用,实在令人担忧。假如不改变社会对“伪娘现象”的追捧, “伪娘”就不可能真正消失。学校教育得再好,也抵不住社会名利之风的影响。
针对上海酝酿的“男子中学”,有人担心适得其反,会培养出更多的伪娘或者同性恋。的确,在一个没有异性的中学里,那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啊。男孩的“阳刚课程”,不见得一定要在封闭的“男子中学”里进行才可以。假如愿意改变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完全可以采取男女有别的不同方式,对于单个的学生还能够因材施教呢,更别说男女不同的群体了。问题是,在应试教育下,除去智力教育之外,没有学校特别用心其他方面的教育,其中包括“阳刚之气”的阳刚教育。
显然,要改变“伪娘现象”,需要的不是一所“男子中学”——这种“用性别隔离的方式圈养弱势群体”的做法本不靠谱,需要的是:一方面,减少对“伪娘”的追捧,消除“伪娘”对社会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家庭和学校在培养孩子学习之外,更加注重对其性格的培养。唯有此,才不会出现所谓的“男生危机”。(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