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生营养餐”乱象:防贪腐和食物中毒成难点
日前,贵州织金县86名学生食物中毒,专家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食物中毒与牛奶无关,属群体性心因性反应。但这一事件,牵出了织金学生营养餐存在的招标乱象,甚至招标方连投标方的底细都未曾全弄清楚。
从去年秋季起,国务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标准是每位学生每天3元。不少贫困地区的学生生长迟缓率近12%,低体重率达9%,身高和体重均明显低于同年龄段儿童正常值,国家免费营养餐将惠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2600万名在校学生。但从实施情况看,不能不让人感到沉重。
除了织金营养餐事件,广西那坡县有学校将补助用于购买营养品,“3元营养补助被供货商套利1元”。云南宣威市双龙街道第一小学的营养餐,日前也遭到家长质疑,称糕点为伪劣食品,学校克扣相关款项。诸如此类乱象,不可等闲视之,如果营养餐不营养,如果营养餐只是肥了少数人,变成了地方及学校当事领导的“利益奶牛”,那不仅中央这一善政会被肢解,那些嗷嗷待哺的农村孩子则更为无助。
其实,中央在推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之初,就预料到了该计划实施过程中将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此前表示,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绝对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是一件难事,难就难在,一是如何防止贪腐行为,二是如何防止食物中毒。换言之,该计划必须确保“两个安全”:一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食品不安全,一切皆是虚妄之谈;二是资金安全,确保把每一分钱都“吃”到孩子嘴里。
这两大安全,是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生命线。但从媒体披露情况看,这两大安全都遭受了挑战,一些地方的营养餐以次充优,质量堪忧,而3元营养补助只有两元甚至还不到两元吃到孩子嘴里。
但不能因此就停止推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脚步,而是要更进一步。目前发生的营养餐事件是一次及时提醒,提醒政府部门应该更加充实监管力量,将善政落实到位,让孩子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为此,不妨从两方面入手,其一,监管部门应该恪尽职守,而不是消极工作。其二,吸纳民间组织参与,壮大监督力量。学生营养餐工程中,不少民间人士参与其中,居功至伟,他们有经验,有动力,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如果创设更开放的平台,让民间组织参与监督,营养餐计划势必更有效推进。其三,学生家长应该参与管理,不妨成立家长监督委员会,由家长代表定期参与营养餐的订购、配置与分发等全过程,上级部门同时应设立专门的举报热线,一旦家长举报就迅速介入。
此外,也不妨完善供餐模式,很难说哪一种模式最完美,每种模式都要不断完善,让孩子真正受益。学生营养餐关系到孩子身体,关系到祖国未来,管好学生营养餐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秦淮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