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公益组织加入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欲提供可借鉴模式

2012年04月20日 15: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政府的模式之外,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加入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来,这些组织以其在灵活执行、透明度建设和有效监管方面的专业作为,正和政府力量形成合力,为孩子们构筑有“营养”的未来

  文/祝伟

  “我们不是通过恨与批评去期待政府的改进,而是通过爱与善良将政府连接起来,不仅要将事情做好,而且要给政府一个可供借鉴的模式。”4月8日,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 “免费午餐”项目发起人邓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一年前,邓飞等500多名记者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公益项目,不仅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地区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还提出了“第三方审计”的公益项目监督模式。

  事实上,“免费午餐”项目的监管并不是孤例,在中国民间,越来越多的公益组织加入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并对项目监管进行了“项目代理”“全程透明”“第三方审计”等多种尝试。

  管好“一个鸡蛋”

  鸡蛋虽小,但要管好一个鸡蛋却不容易。

  在改善贫困学生营养状况的公益行动中,谷歌公司和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鸡蛋项目,因为鸡蛋比起来牛奶、营养餐等,不论从安全性还是管理上都相对简单,即便如此,要管好小小的一个鸡蛋依旧不容易。

  谷歌公司“一个鸡蛋”项目源自2008年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发起的一个企业内部公益活动,它倡议企业内部员工每人拿出100元,让一个贫困地区的孩子每天上学吃到一个鸡蛋。虽然是企业内部捐赠行为,影响却逐步扩大,截至去年底共有17个学校的孩子因为该项目而吃上了鸡蛋。无第三方参与,谷歌公司选择做推荐人、捐赠人、学校之间的桥梁,通过“社会公众推荐——项目工作组审核——社会捐赠”的方式,让社会公众的爱心直达贫困儿童的需要。在这一模式下,公众既可以通过推荐学校成为推荐人,将自己身边需要资助的学校信息进行网络提交,也可通过参与捐赠成为捐赠人,对想资助的学校进行捐助,推荐人推荐学校后,经项目组审核,将出现在网络捐赠列表中,接受社会捐赠。

  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也发起了“一个鸡蛋”的暴走活动,希望通过暴走活动为山区孩子筹集营养午餐的鸡蛋款。与谷歌的模式不同,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的业务模式将资金分配给资质较好的第三方执行机构,由执行机构负责推荐学校和鸡蛋项目的具体实施,对项目的成效负责,该基金会公共关系主管叶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之所以将项目的实施交给机构来操作,主要是因为这些机构在当地运行了很长时间,对当地的情况非常了解,也很清楚哪些学校比较愿意配合,从而使项目的投放更准确,也有利于监管”。在有效监管之下,执行机构对项目实施更具灵活性,他们会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择将鸡蛋款直接拨付学校,还是由机构自己负责鸡蛋的购买和运送等。

  谷歌和联劝在角色扮演上的共同之处在于,不做项目的主导者,而是退回到协调者和监管者的角色,充分动员社会资源对接学校,这些流程严密的专业化运作方式,使得民间力量在公益事业上堪当大任。

  第三方审计

  4月8日,“免费午餐”财务报告发布年会上,由王振耀、宁财神、陈彤等10人组成的首届监委会正式亮相。根据章程,监委会对免费午餐基金有巨大的制约力,任何一项重大决策之前都必须征询监委会同意,以使决策更加合理,基金管委会主任肖隆君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此举“是在主动寻求监督”,而“免费午餐”对自身的监督还包括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定期审计布财务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同样是监督,“免费午餐”还要求学校开设独立微博,通过微博平台汇报当天的支出账目,接受民众监督,而志愿者则会不定期检查开餐学校,核实开餐人数、检查餐食质量。此外,智能手机和记账系统的使用,也将“免费午餐”的运作置于“阳光”之下。《中国新闻周刊》曾随机查看了贵州两所受助小学的微博,就餐人数、食材的种类、花费、结余款项等一目了然,制度性举措杜绝了贪污浪费等硬伤。

  叶盈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上海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对一个鸡蛋的项目监管主要放在对执行机构报告的监督上,基金会会定期对执行机构的财务报告和票据进行审核,并根据当地物价局提供的鸡蛋价格进行估算,今年联劝还制定了探访计划,将对受助学校进行逐一探访,确保每一份爱心直达贫困孩子们手中。 ★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