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称网络流行文体盛行系亚社会群体自娱自乐

2012年04月23日 16:22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网络社会中对归属感的重建

  要探寻网络流行文体的盛行原因,首先要对现代人的精神状况加以关照。这是作为社会学专家的张思宁,对网络流行体进行思考的切入点。张思宁教授深知,现代人的精神状况更为复杂。

  是亚文化中的自娱自乐

  一般来说,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交通的便捷带给人更多的流动和交往机会,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通讯的迅捷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联度越来越高。但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却越来越远:且不说我们已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即使是在一起工作的同事,出于对自己隐私的保护或对他人隐私尊重等原因,也并不很了解对方的家庭情况和目前的心境,久而久之,就造成了现代人内心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就出现了亚社会群体,即人们因共同的爱好、某一方面的偏好而结合到一起,在某个特定主题下,谈论共同关心的话题,重新拉近了心灵的距离。比如同样开奥迪车、丰田车的人,或同在一个羽毛球俱乐部的人相互结识,这种重新关联,让这些人找到归属感、依靠感,在共同的话题中找到了知音。他们彼此间的交流构成了亚文化,即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一个群体或者一个部落的文化。

  网络的普及让亚文化有了更多的依托,产生了以前认为不可思议的现象,比如沈阳就曾出现“瞬间喝水”行动:在网络的沟通下,一群陌生人在同一时间来到中山广场,一起喝水,喝罢又转瞬离去。

  而部分网民由于共同痴迷或执著于某一网络文体,相互感染,自娱自乐,就促成了网络流行体的盛行。

  精神交流中无年龄限制

  无疑,年轻人更热衷于网络,更容易成为网络流行文体的拥趸,也是一些网络流行文体的创造者。比如火星体,就肇因于家长对青少年生活和心理的窥视,为了逃避这种窥视,出于一种叛逆心理,在青少年中才出现了用正常思维看不懂的火星体。

  那么,被认为更理性更冷静的中老年群体是不是就与网络流行文体绝缘呢?张思宁教授认为并非如此,因为精神交流中没有年龄的限制,在精神沟通上任何话题都是可交流的,都可能引起共鸣。

  很多老年人,因为童年一直未满足的愿望,或一生始终未找到可深入交流的人,也可能成为红楼梦体,莎士比亚体等网络文体的粉丝。加入网络流行文体的“快车”后,老年人也可以重温心灵深处的梦想,寻找到交流对象,拓展自己的精神空间。

  由于网络流行文体能够实现一部分网民的精神需求,网络流行文体的价值,就以网民的心理满足来呈现。内心愿望得到满足的网民,就会沉迷其中,对外界关于网络流行文体缺乏品位等质疑毫无痛感,以至于置之不理。

  时尚潮汐中易逝的风景

  在张思宁教授看来,作为一种心理消费品,网络流行文体虽有方便实用的特点,却也会像餐巾纸一样,被使用,被丢弃,不被怜惜。比如火星体的使用者,一旦离开那种特定的环境,心境改变后,就会放弃火星体,采用正常的交流方式。

  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网络流行文体是一种瞬间文化,甚至在过时之后无法像小人书、经典老歌那样唤起人们的怀旧感。小人书、经典老歌是统领一代人的文化符号,反映的是一种真实而非虚拟的生活,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在精神上的怀旧需求,所以能够长久在人们心中延续。

  张思宁教授认为,网络流行文体的盛行和易逝,更凸显了主流文化的必要性。当人心中缺少主流价值的时候,就会永远追逐时尚,在心理和精神上始终都是漂泊者,一直在寻找心灵的归宿,对社会缺少归属感,这正是网络流行文体粉丝的心理弱点。 (记者/傅淞巍)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