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文盲率高于全国水平 外来人口及老龄化系主因
中新网杭州4月23日电(记者 严格 实习生 徐乐静)每一个周二和周四,46岁的刘师傅都会到浙江杭州文二西路三联培训学校上课,参加成人“双证制”教育高中文化水平培训。
刘师傅随身带着一个透明塑料文件夹,里面装着一本书、一支笔和一本练习本。他总是准时上课、下课离开,不和同学交流,沉默寡言。
他是河南人,来杭州打工十多年,小学毕业的他想拿个高中文凭。
19日晚上是数学课。开新课前,年轻的数学老师倪静蔚出了两道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开胃菜”。
刘师傅看着黑板上的数学题,摇摇头告诉记者,“不会做”。事实上,每次上数学课,他都不怎么听得懂。
刘师傅参加的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班是2008年浙江省为提高农村劳动力和外来打工者的受教育程度而开展的,包括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而文化教育包括语文、数学、社会科学、公民道德与法律基础。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浙江省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 ,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处于中下水平。其中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人口比例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甚至比西部经济欠发达的一些省份还要低。
而浙江省文盲率为5.62%,超过全国文盲率为4.08%,仅仅高于云南、宁夏、安徽、甘肃、贵州、青海和西藏。
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为何文盲率如此高?为何受教育程度那么低?
杭州市就业局向明华处长告诉记者,浙江文盲率高、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一个原因是外来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这与浙江的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由于中小企业众多,产业结构相对低端,流入了不少低文化水平的外来农民工。
“老一代民工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文盲。” 他说道。
刘师傅的同学马少峰25岁小学毕业,在一家中日合资的企业上班,是一名机修工人,月工资2000左右,他觉得自己这个学历和文盲差不多。
“我在这个工厂干了8年,职位一直没有升,有好的机会都给了高文凭的人或者本地人,像我们这样机会很少。”马少峰失望地说道。
他现在最大的目标就是拿到成人“双证”。“到时候我就换份工作。”
“学生不用花任何钱,学费、书费、考试费都是免费的。”三联培训学校副校长许永梅告诉记者,所有费用由政府买单,政府会按实际毕业人数,给培训机构发放补助费700元/人。
据记者了解到,在三联培训学校里,参加培训的9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年纪大的有超过50岁,年纪小的则不到20岁。他们的文化程度多数是小学文凭,也有个别文盲。
除此之外,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分析认为浙江省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数量少,因而只能吸引有限数量的高学历研究型人才;同时由于浙江省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不能给高级人才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周丽苹教授表示,浙江省文盲率高的主因之一是老龄化程度高,而浙江老年人文化程度低具有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之前,浙江教育水平并不高,早期文盲率高。
一位曾参与扫盲工作的浙江省教育厅老同志向记者透露,浙江省1997年完成“两基”(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而按当时的脱盲标准,青壮年非盲率达到85%就基本完成扫盲任务了。所以在扫盲运动之后也遗留了少数文盲,而这批人现在已经是老年人。
浙江省委政研室社会发展处刘处长还提出,文盲率高、受教育程度低与浙江人重商思想也有关系。
浙江温州一位企业家告诉记者,他是小学毕业即开始进入生意场,一个村子考上大学的凤毛麟角,当地人一般认为,读书和生意相比,后者更重要。
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方处长透露,今年年初浙江省教育厅与省统计局联合,专题分析浙江文盲率高的原因,今年年底将完成课题,届时也会提出相应措施。
记者注意到,世界扫盲基金会4月初发表的一份报告称,文盲造成的社会和经济影响,使中国内地每年耗费约1360亿美元。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现存的文盲人口仍有5000多万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