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外留学生安全事件频发 惹祸、炫富是首因(2)
易惹祸,炫富是首因
今年4 月,中国留学生张轩伟在英国伯明翰被一辆没有警车标志的黑色宝马警车撞伤,送医院抢救后于次日下午不治身亡;
去年4 月,23岁的柳乾在加拿大多伦多市的住所遇害。案发时,柳乾在北京的男朋友通过网络与她视频通话,目睹女友遇害的过程,但没能阻止惨剧的发生;
还有,在2009年的澳大利亚,先后有一男一女两名中国留学生失踪……
这些内容,是留学德国的肖威这几天在网络上搜集出来的,美国南加州的惨案,让他开始关注自己所处这个群体的人身安全。“简直是步步惊心啊!”说起这些,他在电话那头的音量都提高了好几个分贝。
为什么中国留学生频频遭遇黑手?在肖威看来,至少有两方面的原因值得反省。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一部分中国学生盲目攀比炫富,在不少国家,中国学生俨然已与暴发户画上等号。”肖威告诉记者,确实有些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出国只是为了换张文凭或混一段海外留学经历,对他们来说,留学生活好像就是为了旅游、买奢侈品和交不同的男(女)朋友。”
这似乎也可以从南加大这起枪击案中得到佐证——最初的一些新闻报道,过度强调受害者所乘坐的“宝马车”,导致有人“幸灾乐祸”:炫富就该死。
“事实上,现在每年出国的留学生中,大多数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而那辆二手车折合人民币不到6万元,还是受害学生省吃俭用辛苦攒下来的。”肖威说,这就是少数留学生炫富所带来的恶果。
肖威总结的第二个原因是,留学生安全意识普遍薄弱。
车祸、溺毙、打劫、性侵害和突发自然灾害等,是留学生最容易遇见的安全事故。肖威说:“在很多国家,中学生要接受火灾逃生等培训课程,但国内很少会对中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我们在国外的生存经验,大都是靠自己跌跌撞撞摸索。但毕竟很多问题,事关生命安全,一次都跌不起。”
遇危险,保命最要紧
杨云峰的博客里,他总结出的几条“安全守则”,一直处于置顶状态。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尽量远离不安全的区域。”杨云峰告诉记者,他的住处虽然离学校不远,但就在案发地段附近,当初找房子时更多考虑的是便宜、离学校近。“接下来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找一个安全的住处,尽管会贵一点,但安全第一,可能会考虑跟同学一起租住,不仅能分担一下房费,更能相互照应。”
其次是尽量减少单独的夜间出行。因为劫案更容易在晚上发生,两次枪击案都是在深夜发生。“以前为了考试,我经常会在图书馆待到挺晚,一个人回家。现在想起来真是后怕,以后可不敢再这样了。”
“还有就是不能露财。”杨云峰说,“尤其在不安全区域,少掏钱包、少用手机。”
这几条“安全守则”,与一些留学专家的观点不谋而合。IDP美国资深顾问黎美合就指出,南加大枪击事件无论是时间,还是案发地等,都增加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留学生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社会和学校周边的环境,理智选择住宿地点。
还有专家指出,了解两国的文化、法制等差异,转变留学期间的观念,是最大程度防止留学生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本。对于此类差异,留学生及其亲友在海外留学之前就应该深入了解,慎重作出选择和心理准备。尤其是近几年来,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除了人数的绝对增加,还出现了低龄化趋势。这些小留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都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照顾,独立生活和自我保护能力更加欠缺。
此外,国内的教育留学机构也需要进一步打破只重高分数的狭隘做法,做好留学生的前期安全指导,包括最基本的如何报警、如何与警方打交道等。留学生之间,也应该互相多帮助、提醒。
“中国有一句老话,惹不起,躲得起。如果破财能够保命,那么当然是保命要紧。”留学中介机构咨询师张翼告诉记者,在国外若碰到危及生命的事,首先需要冷静,思考是否有机会脱险。倘若对方人多或有凶器,又远离人群无法求助,更加不能冒险乱来。
1.出国前了解我国驻外大使馆或领事馆的地址和联系电话,抵校之后,第一时间了解校内的应急报警机关、急救或者医务室的地址和联系电话;
2.有条件的话,尤其是新生,最好选择住在学校宿舍;
3.如果选择校外合租,必须谨慎选择合租人,多谦让,少争执,更不能动武;
4.尽量减少单独夜间出行,避开一些偏僻或容易发生偷抢的街道;
5.千万不要让陌生人随便入室,或吃陌生人给的食物;
6.外出或就寝之前检查电源、瓦斯开关及门窗是否上锁,出远门前请朋友、邻居代为留意房屋安全;
7.钱财不可外露,不要有攀比虚荣的心理,即便熟悉的人也不要过多透露经济方面的信息,尽可能少带现金在身上;
8.养成自我保护意识,购买意外保险,万一遇到危险情况,舍财保命。
艾迪广东分公司总经理谢杭东:最好的防范,就是远离这些危险。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但可能因为环境的问题,没有养成习惯,或者时有时无。尽管不愿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危险还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因此大家都应该随时保持警惕,对中国留学生来说,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和城市,更要如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记者 何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