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量给学生们减减负
现在孩子们课业负担相当重,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2010年曾经公布过一项历时十年的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学习日近八成的中小学生存在睡眠不足,在周末也有超70%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论学习日还是周末,中小学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到8小时。全球范围内,中国学生的睡眠时间始终垫底。
睡觉都没有时间,更别提玩耍了。另据一项调查表明:当今我国学生的课余兴趣普遍缺失,34%的学生课余在看书学习、做题目,46%的同学每天只有不到半个小时或根本就没时间顾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就连课外书,孩子们都没有时间看。
健康顾不上,玩耍顾不上,孩子们的生活中更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交往。在上海的美国作家崔米娜曾经在专栏中提到,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最显著的差别之一是,中国的小学生几乎没有“社交生活”,她认为,中国孩子上学是件挺孤独的事。孩子们走出家庭、走出学校,和别人互动的机会少之又少。就算是有,也多半是些被安排好的带着功利色彩的“社交”。
那么,学生们的生活有没有可能变得丰富多彩些呢?当然也有。比如昨天的新闻:日前,来自广州市区的200多名少先队理事会的小理事和队干部们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参加“议事规则”培训讲座,学习和讨论正确开会议事的方法,同时拉开了市少年宫六十华诞的系列活动。据悉,下一步,少先队理事会还将邀请广州市人大代表专门为小理事们培训如何写议案,培训少先队干部们参政议政的能力。
不知能有多少人觉得这类活动给学生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可能和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学生们在一起,不谈功课、不谈游戏、甚至不能畅所欲言,而是在专心地听专家讲开会议事的方法。这对于孩子们来说,究竟是身体和心灵上的解放呢,还是让孩子再次进入一个规范性极强的课堂?真正的议事,是在对于自身生活环境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被功课束缚得疲惫不堪的学生们,也许最需要的是在充分的休息之余开阔视野、展开想像的翅膀,在真正了解社会的前提下探索属于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性、文明的表达习惯确实需要从小建立,但是如果孩子们脑袋里除了条条框框之外,没有生动丰富的内容,那么,这些孩子不可能产生对于生活的真知灼见,他们的脑子里只能越来越空洞,只能越来越习惯性地人云亦云。(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