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十年性教育蜕变 从羞于启齿到走入小学课堂
中新网杭州5月20日电 题:中国四十年性教育蜕变 从羞于启齿到走入小学课堂
记者 赵晔娇 实习生 蒲晓旭
日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将“防性侵”“防艾”等性教育课程,搬上了小学三年级的课堂。此事一经报道便成为热点。从羞于启齿到公开讨论,从闭而不谈到中学课堂晦涩讲读,再到小学课堂讲解试验,过去的四十年间,中国性教育经历了巨大的蜕变。
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最近几十年,性变成好事,民众对性的认识正在螺旋式上升。对于性教育,也有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应通过严谨的论证调研,确立阶梯式的性教育内容,这才是关键所在。
“防艾”“防性侵”走入小学课堂
“防艾”、“防性侵”、“性骚扰”……这些词语正改变着社会对性教育的观念。很多学校逐渐转变保守的思想,在中学开设生理健康课,有的甚至将课程面向小学生。
前不久,浙江宁波海曙区教育局就将性教育课程全部面向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通过试验,做游戏的方式,让“防性侵”“防艾”的知识首次进入小学课堂。
课上,同学们积极参与,发言踊跃。
记者了解到,性教育进入小学课堂已在大中城市铺开。
今年3月,湖南省株洲某小学六年级学生接受了性教育课。而在2011年8月,北京对30所中学、18所小学开展“性教育大纲”教学试点,并将在该市推广。
可见,性教育越来越被人接受并搬得上台面。
腾讯网一项儿童性教育网络调查显示,82.5%的被调查者表示会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而52.1%的被调查者认为,性教育应在孩子10至15岁时进行。
记者在采访多位市民后发现,进行性教育的缘由很多。
有家长认为,在当前性犯罪高发且儿童青少年性意识普遍早熟的背景下,及时给孩子讲授性知识,能让孩子更好地保护自己。也有人说,性知识其实是一门有关自我身心的学科,个人对自身身心状况,理应拥有“知晓权”。
当然,也有部分家长坦言,虽然明白性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但若真要亲自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却着实感到很难为情,便寄希望于学校。更有甚者认为,不必刻意进行性教育,到了一定年龄,孩子自会明白。
性教育从禁锢到萌芽
现在的情况如此,而在三十年前,别说性教育进小学,民众就连对性有了困惑也只能埋在心里。
据了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小学没有任何有关性教育的课程。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性”是一个羞于启齿的话题。
“那时压根没有性教育,只好和最好的朋友偷偷去看黄色小说和录像,试图从里面找到青春期种种疑惑的答案。”毕业于四川省成都电子科技大学34岁的张先生回忆,他在看过录像和小说后,感到既兴奋又羞涩,但这种感觉又不好与人交流,只好埋在心里,反倒疑惑越来越多,闹得自己惴惴不安。
进入90年代,初中的生物教材里,出现了男女身体构造的章节内容,并配发了《青春期生理卫生》等读本。
现就职于重庆市彭水县工商系统的曾女士介绍,1996年她在重庆黔江县一所中学读初二,她依稀记得那节生物课的情况。
“30多岁的女老师红着脸讲课,下面的同学在偷笑,气氛十分尴尬。”曾女士说,整节课的内容与课本上简单的人体结构几近相同,不存在任何拓展,这让同学们对性知识处于“半懂不懂”之间。
陕西的闫先生和曾女士出生于同一年代,他目前在韩国明知大学行政学读大三,他所描述的则是另一番经历。
“课前老师就强调,本节课不做任何解答,之后将课本念了一遍,剩下的时间留作自习。”闫先生说,其实自己从四年级开始,就对异性的身体产生了好奇,但又无法与老师和家长交流,只能自己上网找些资料并租些与“性”有关的碟片偷偷观看。等到初二,就几乎已经全部明白。
这期间,闫先生未和父母及老师进行过任何有关交流。他坦言,自己不爱看书,但那本薄薄的《青春期生理卫生读本》他却一直放在床头,没事了就会翻翻。
据了解,对于这节课,除“念课本”外,还有学校采取了“放视频教材”和“看书自学”等处理方式。
尽管如此,各学校对该节教材的处理虽各不同,但均极为晦涩。这些简单的章节,拼凑了那个年代所谓的性教育。
性教育突破性发展引来争议不断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性教育有了突破性发展。
2002年起,黑龙江省开始对高中教师进行有关青春期教育的培训,编写了第一部高中阶段性教育教材——《高中生性健康教育》。
两年后,该书进入课堂,成为首套性教育正规性教材,并开始陆续在一些学校投入使用。
2004年9月,第一部从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涵盖整个青春期的性教育系列教材,在广西南宁出版发行。
2010年,《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并在北京部分民办打工子弟学校试用。
据悉,这些书的发行并不是一帆风顺。
黑龙江推出《高中生性健康教育》后,还一度因为教师家长“反映强烈”引起争议。
无独有偶,北京2011年市公布了首部小学生性教育试点教材《成长的脚步》。该书一经发布,便有人批评“会误人子弟”。
对此,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徐震雷曾表示,性教育如何把握好“度”、如何避免“教育”变成“教唆”,是学校目前面临着的最大问题。
专家:应更多关注教育内容实质
从羞于启齿到公开讨论,从闭而不谈到中学课堂晦涩讲读,再到小学课堂讲解试验,过去的四十年间,中国性教育经历了巨大的蜕变。
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李银河日前接受了法国广播公司访谈,主题是中国性观念变迁。
李银河说,中国有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古代,讲究阴阳和合,性是好事。第二阶段从宋明理学开始到文革结束,越来越反性禁欲。第三阶段,最近三十年,性重新变成好事,但不像古代,现阶段是螺旋式上升的,不同之处是新添了现代因素,如性权利的观念。
尽管性在民众心中正在重新变成一种好事,但是总体来说,性教育依然缺失严重。
首都师范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只有5.39%的小学生能正确选出隐私部位。仍有73名小学生完全不知道隐私部位有哪些,占调查人数的16.37%。
对于当下性教育,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表示,性教育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化过程,也应伴随在孩子成长的各个年龄段。因此,对三年级甚至一年级小学生进行性教育,都不足为过。
“对性教育的讨论不应局限于有无,而应思考如何对孩子进行与年龄相匹配的性教育。内容实质才是关键。”冯钢表示了自己的忧虑。
他认为,伴随着国人观念的开放,性教育会越来越被人所接受。当下,社会应通过严谨的论证调研,确立阶梯式的性教育内容,这才是性教育关键所在。否则,一旦让青少年接受了不匹配的性知识,只会适得其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