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少女母亲节离家出走 专家称因童年时期家教缺陷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5月21日 14:13 来源:广西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对父母而言,没有什么比未成年孩子突然离家出走更让人揪心的了。近日,记者接连听到这样的消息。正是含苞待放的年龄,她们为何会舍弃家庭,“离意”决绝?外面的世界,为何对她们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记者采访了几位心理专家。

  案例

  13岁女生母亲节离家出走

  母亲节过后,记者收到一位母亲发来的短信:“我当了13年的母亲,今年是我最难过的一年。母亲节当天,别的母亲都高兴地收到了礼物,而我收到的却是女儿第二次离家出走的消息……我的心都碎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把女儿的心找回来……”

  电话联系中,这位妈妈陈女士(化名)告诉记者,她女儿刚上初一,学习成绩不太好。6岁那年,家里添了一个小弟弟。她爸爸忙于生意,对子女漠不关心,回到家就对着电脑。

  “女儿从小就很独立、胆大,小学上学都是一个人去学校,不用我们接送。上了初中后,她和几个不怎么爱学习的同学比较要好,其中一个同学吸毒。有一天晚上她很晚都不回来,打电话她也不接。”第二天早上,女儿才回家。“她爸爸在网上看过‘虎爸把三个孩子打进北大’的新闻,于是就把女儿狠狠打了一顿,没想到,几个月后女儿就离家出走了。”女儿第一次离家出走,陈女士找了3天才在一家娱乐城里找到她,她虚报年龄当了服务员。

  这次离家出走,女儿留下了一张纸条。“她说我们都不信任她,总怀疑她做坏事;爸爸重男轻女,不喜欢她。她忍了很久,再也受不了这个家,受不了学校,她要去打工……”

  陈女士说,其实孩子的爸爸并不是不爱孩子,只是和孩子不亲近而已。他原来脾气比较急躁,为了女儿,他已经改变了很多,不再打骂她,也能耐心跟她谈话了。作为母亲,她对女儿更是疼爱有加,“她想要什么就给她买,每天放学我都去接她回家”。

  陈女士想不明白:自己如此疼爱的女儿,为何女儿会觉得在这个家呆不下去?“想着想着,心痛得要命”。

  无独有偶,本报“南国家长会”QQ群里一个家长也在为亲戚女儿离家出走的事烦恼,这个女生才14岁,“老说谎,又偷钱”,父母在外打工无暇管教,孩子离家出走到一酒楼打工,不愿上学也不愿回家。

  分析

  童年时期的家庭教育缺陷青春期呈现

  南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家庭教育讲师苏畅:

  孩子的任何情绪背后,都有两种动因:一是想得到爱,二是想表达爱。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如果孩子是一棵树,他(她)青春期表现出的问题,是这棵树上的果,我们不能只看到果,而忽略了它的根基。

  孩子3岁前,父母是孩子的生命主宰,你对孩子说“你不能离家出走”,孩子会听话;到了五六岁时,你再这样跟孩子说,他(她)不一定会听,你得详细耐心地解释,说明白道理,这个时候父母的角色是孩子的监护人,在这个关键时期,父母应该和孩子建立起强有力的亲子连接,给予孩子成长的情感支持;孩子已经十二三岁了,你还用命令的语气,就会出现沟通障碍,这个时候父母的角色应该转换成孩子的朋友,与孩子平等地交流沟通。12岁左右,孩子的大脑发育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九十,父母不能再简单地把孩子当长不大的小孩看待,他们的思维能力已经不亚于大人,缺乏的只是大人的社会阅历。

  任何一个孩子都渴望爱,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这并没有错。文中陈女士13岁的女儿,因为感受不到父爱,所以才到外面去寻找,结交朋友。而父亲的暴打,又割断了他与女儿的爱的连接,孩子才对父母失望,最后无奈离家出走,想打工并不是她离家的真实动机。父母应该反省自己以前与孩子的沟通模式,为自己伤害女儿的自尊忏悔。

  比如,在儿子出生后这几年里,父母有多少心思放在女儿身上?父母用疼爱的眼神看着儿子时,是不是也觉察到旁边的女儿失落的眼神?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善于觉察、觉悟、觉醒。如果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父母就觉察到女儿的失落,从她的感受去做疏导,告诉她家里增多一个成员并不会削减父母对她的爱,并且让她真切地感受到这种爱,她对父亲就不会有日积月累的陌生和疏离。

  她的妈妈可能会觉得很委屈:难道我给女儿的爱还不够吗?她不明白,对青春期的孩子,只有物质满足的家庭,同样是没有温暖、缺乏吸引力的。孩子成长过程的满足分三部分:物质满足、心理快乐和精神愉悦。如果只是物质满足,而缺乏心灵和精神层面的安抚,孩子在这个家庭中得到的满足也只是三分之一,是残缺的。

  父母只有反省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行为,换一种教育方法,让孩子给自己改正的机会,才能让这些迷茫的孩子回归家庭。如果能联系上孩子,建议案例中两位女孩的父母,推心置腹和孩子聊聊,家里到底有什么问题,让她说说看法;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了解她想做的,帮助她分析,如果去打工,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她是否具备了这些能力,没有具备这些能力的后果会怎样。通过这样的分析,引导孩子看清自己未来的方向。

【编辑:王慧】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