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组公益团队支教山村 借此经历获哈佛录取(2)
蔡伟老师向本报记者介绍说,杨凌在向他告知不准备参加高考时,实际已经在跟同学筹划公益支教组织的建立。
“你可能没见过一本字页毫无完整的书。孩子们不能在上面做笔记,因为他们用完了,下一级学生还要用。”作为另外身份——“传递童年教育促进会”副理事长的曹原回忆起2008年一起捐助的第一所学校场景。
篮球架除了篮圈后面的框外早已磨掉,孩子们上厕所要爬一个小坡,最触动人的,是孩子们上完厕所后,一个个顺着草坡往下溜,屁股将草皮磨出铮亮的两条轨道。
杨凌和曹原等8名同学,在银川一中校内发起的捐书活动,征集了数千本图书和一些学习用具。天文社、文学社的社团办公地,都被他们用来囤书。最后,三辆皮卡拉着他们的梦想走进村里,几乎所有村民都出来围看,因为他们没见过一次这么多的汽车。
支教的兴奋过后,他们开始思索,“我们不能来一次就结束了。”
“圆桌会谈”过后,他们决定成立一个支教的公益组织。
这中间由于多人都要忙于备战高三的高考,已经决定不参加高考的杨凌承担了注册、登记、审批的程序任务。
2009年3月底,挂靠在父母工作单位的“传递童年教育促进会”通过了银川民政部门核准,法人——杨凌。
募集款物、招募志愿者、组织志愿者、联系支教学校、前去蹲点支教,“传递童年教育促进会”以紧密的架构和组织程序,开始自己的公益之行。
阮子文曾撰文这样介绍自己的“宣传”工作,“我们曾在一、二中门口坐台;我们曾在宁大(高考英语口试考点)门口发传单;我们曾潜入各个大学贴小广告……我们曾被宁大保安赶出校门;我们曾受人无数白眼;我们曾亲眼看着别人拿着我们的传单垫屁股;我们曾顶着大太阳坐台却无人理会……”
据曹原介绍,如今的“传递童年”已经在山东、上海、湖南、广西、四川等建立了分支,大学生和高中生为志愿者的主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