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开车上学被指炫富 调查称武大1%为开车族
武汉的高校中,有多少学生是开车一族?连日来,记者展开了调查。调查样本引发了各方热议,有人认为是显摆,有人认为可理解,开车族表示为了图方便,备受学生尊重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明确表示不支持大学生开车。
武大1%的学生开车上学
据了解,目前,江城100多所高校中,只有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设立了门禁系统,对往来学校的车辆有所管理和限制;而在这3所大学中,唯有武汉大学,对学生的车辆有比较完整的备案和统计。
目前,在武大保卫处登记的学生车辆为581台,而武大学生总数接近5.6万名(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这就意味着,在武大校园内,约有1%的学生为开车一族。
武大保卫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自去年底学校设立门禁系统以来,严格控制外来车辆,如果不办理教职工或学生车辆登记,每天的停车收费为18元。“因此,581台这一数据,接近真实。”
据统计,武大所有学生车辆中,有车牌登记的为510台。其中,武汉本地的车辆为453台,来自湖北省内其他地区的车辆为20台,来自外省的车辆为37台。
学生车辆数据库中,未对男女性别作登记。记者抽取130个样本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男性为74人,女性为56人,开车的男女学生比例约为1.3:1。
武大保卫部门专门负责车辆数据管理的工作人员介绍,581个数据样本中,未有年级登记,但在他的印象中,1%的开车族主要集中在硕、博研究生,这类学生有的有工作经历,有的同时还在上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本科生中“开车族”比较少,多为父母馈赠,或者开父母的车。
武大开车族中,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占比遥遥领先,为201辆。该院副书记郑先公说,该院开设了EMBA、MBA等,这些专业的学生没有车的非常少,很多人还开的是豪车。此外,近年来报考该学院的本科生,家庭经济条件普遍高于其它专业,有实力为学生买车的相应就多一些。
开车族表示,开车是为图方便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提前享受汽车文明的学生开车族,并没有想象中的张扬,尤其是车辆为父母赠与的有车族,显得更为低调。对于开车原因,武汉市本地的开车族称,主要是“方便回家”;外地学生则称,方便出校办事,如上培训班、做兼职或者参加社会实践。
家住汉口的范阳钟是大四学生,平时很少住校。车主是其母亲,但由于技术不过关,范阳钟便自己开上了。上大一大二时,他回家搭公汽,有时打的。有了车以后,他觉得方便多了,路上往来的时间大大缩短。
武大外语学院大四学生李响,则是去年把家里闲置的一辆车从山西老家开到了学校。对于开车原因,她的解释是,那个时候,自己开始准备考研,因为要在校外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开车主要出于方便的考虑。同学中只有相处最亲密的几位姐妹知道她有车,平时车都停在离宿舍较远的地方。
采访过程中,那些有工作经历或者正在工作挣钱的学生有车族,则显得洒脱得多。他们表示,不怕同学眼红,也相信同学心理不会不平衡。因为在他们看来,有车实在算不得什么,在当下的中国,拥有私人座驾是“迟早的事”。(应当事人要求,本部分中人物均为化名——记者注)
对大学生开车,各方观点不一
如何看待身边的有车族?在采访过程中,有同学表示“无所谓”,有同学表示“没必要”。但对于本科生开车,受访同学表示明确支持的比较少,在他们看来,在校生开车必要性不大,开车多少有点炫富的味道。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10级通信工程专业的冯雪梅说,如果家里条件允许,而父母又支持的话,开车上学也行。开车的同学也不会对其他同学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条件一般的骑自行车,条件好的开小车,只是一种交通工具而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王琦认为,上大学基本上都是花的父母的钱,有的父母有能力让孩子享受更优越的物质生活,大学生开车无可厚非。
湖北大学11级日语专业赵正溪说,是否开车还是要看个人需求。如果说,开车更方便,恰好又有条件买车,那么买车可以理解。但如果开车只是为了炫富,则显得很幼稚,因为这样无疑把自己在同学中孤立开来。他表示,不羡慕开车的同学,因为现在自己没有开车的需求。而武汉理工大学11级自动化专业的史江山则称,本科生自己还没有挣钱,住校学生也没有必要老往外跑,因此开车更多是想显摆、出风头。
而家长们普遍比大学生的态度保守,绝大多数家长认为,即便有经济能力给大学生买车供车,也不会这么做。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邱菊生的女儿本科就读于武大,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邱菊生说,即便女儿在美国,也没有同意她买车。年轻人应该艰苦奋斗,靠自己的双手打拼获得自己想要的有品质的生活。而且学生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课余时间应该多参加学校内的集体活动,有车会影响学习。
当然也有少数家长持肯定态度。法国格拉斯市政府中国代表戴勇说,如果孩子提要求,他会考虑买一辆经济型轿车,甚至是二手车作为其代步工具。驾驶是孩子未来人生的重要技能,有了车以后,活动范围和空间更大。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博导范先佐说,大学生开车和拥有手机不一样,手机的绝对价值较低,因此贫困生拥有一部手机不难做到。但是,汽车这种商品,贫困家庭难以承受。汽车进入大学校园的一个隐形后果是,使贫富学生间的差距更加清晰。
范先佐认为,以强制手段限制大学生开车,不太现实。毕竟时代的发展,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心态,开车的学生不要炫富,否则会引起其他学生的反感;买不起车的学生也不要仇富,平和地接受现实,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状。
“根叔”不支持大学生开车
在采访中,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根叔”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说:“我不支持大学生开车,不仅如此,我还倡议住所离学校近的教职工尽量少开车上下班。”“根叔”说,香港、新加坡要比中国内地发达很多,但是那里的很多人都放弃开车而选择公共交通,部分原因是政府采取了抑制政策。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很大的国家,过多的车辆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如:交通的拥堵、停放的困难和对环境的污染。还有,校园中过多的车辆也不利于交通安全。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理应有这种社会责任感,即便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也尽量不开车。
对于美国部分大学生拥有私车这一现象,“根叔”说,“国内的情况没有可比性”。国内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住校的,而美国大学生住得比较分散,很多同学都租住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即便这样,也不是所有学生都开车。“根叔”还一再提醒记者报道此选题,一定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不能倡导大学生的汽车消费。
而汉口学院校长吴崇恕说,如果学生开车是为了每天上学方便,不支持。他认为,大学生应该住校,只有在大学里才能真切地感受大学氛围,没有跟同学住在一起会是人生的一大遗憾,另外,大学住校是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开始,如果不住校,独立能力会受到影响;如果学生住校,把车开到学校来,他也不支持。这在更大意义上,是一种炫富。大学校园内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一起生活,把车开到学校里招摇,很容易刺激贫困生的心理,引起反感。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传中说,汽车属于消费比较大的商品,除了本身购置需要大笔资金外,日常的油费、保养费和保险费都比较高,这是一般学生难以承受的。作为学生,应该尽早地从家庭中独立出来,不应该给家庭增加过多的负担。此外,即使家里有条件,学生也不宜开车上学。他认为,在集体生活中,还要考虑到与绝大多数人融合的问题。此外,由于高校扩招,市内的大学校园土地资源已非常紧张,学生开车会加大校园环境的负荷。
不过,吴崇恕、王传中等认为,会开车意味着自己多一项技能,大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也会派上用场。因此,支持大学生考驾照,但不支持他们开车上学。(楚天都市报讯 记者王昱晔 实习生陈豪 陈雨鸿 通讯员党波涛 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