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流动是消除择校的一剂良药
中新网北京6月5日电 (记者 马海燕)近年来愈演愈烈的“择校风”让家长苦不堪言,原本“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均等教育机会成为“拼钱”、“拼爹”、“拼关系”的舞台。如何消除家长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的比拼心理,让不同学校的教师相互流动正在一些地区试点。事实证明,教师流动是消除择校的一剂良药。
教育部今日召开新闻通气会,专门介绍浙江省嘉善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典型。嘉善五中是一所农村学校,多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名师,教师团队、学科建设较为薄弱。去年,嘉兴市学科带头人杨晓霞由嘉善一中流入该校,第一个学期她就上了17节公开示范课,迅速激发了该校教师对教学的思考与研究,教学业务迅速提升,3名教师今年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
欧静是该县188名交流教师中普通的一位。去年在教师流动中作为培养流动从农村中学到县城优质学校——嘉善一中,教2个班语文兼年级备课组长,刚到一中还有点不适应,家长也不够信任,但她凭着刻苦、虚心,一年下来,已经成为一中的骨干教师。她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流动,给我这个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与自我发展的平台。”
两位流动到农村陶庄中学的“80后”教师林峰和沈芳,都是一毕业就进入城镇学校的老师。沈芳说,她曾以为自己是“送教下乡”,去了才知道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如果说从前是‘被流动’,现在我是心甘情愿‘流动’。”他们还发现,由于学生人数相对较少。陶庄中学居然能早于城镇学校开展他们一直向往的“小班化”教学。
教师流动也推进了校际间深度交流,激活了学校发展后劲。去年在该县学校发展性评价特色项目评选中,义务教育17个特色项目中农村学校占11个,给城镇学校增加了压力。教师流动激发了学校、教师的创造性,在探索实践中创造了许多经验。
浙江省嘉善县教育局局长包庆余表示,一年来的实践让家长、老师、学校、教育管理者真切感受到教育活力增强了,既初步解决了农村学校学科建设缺乏领军师资的问题,又很好地发挥了“鲶鱼效应”,激发了教师团队的活力。教师流动解决了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在流动中提升了教师素质。下一步将积极探索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合理流动新路子,努力实现“纵向流动”,即幼小衔接、初小衔接和高初衔接。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高洪表示,师资的优质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重要表现。教育部希望以此推动全国范围内的优质师资流动试点,在交流经验、共同进步的同时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