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旺季家长孩子连轴赶考 资源有限或要求太高(2)
优质资源有限还是家长要求太高?
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上作出了极大努力,但由于家长们对所谓“好”学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这些措施的效果要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会有一个滞后效应。
家住成都市双桥路的邹先生松了一口气。他的孩子小邹在民办小升初考试中,经过连续三天奋战,终于考上了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
比别的孩子提前一个月锁定了初中学位,邹先生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如果教育资源能相对均衡分布,我们家长们可能也不会为了民办初中的学位而争得头破血流。”言谈中,邹先生颇有些无奈。
原来,邹先生的家地处成华区,这里曾是成都市的工业集中区域。所以,在他眼中,成华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我觉得在几个主城区,成华区最好的学校只能算中等。”
而今年小升初政策的变化,让邹先生把孩子读“好学校”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民办学校身上。按照《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的实施意见》,今年起,成都小升初将严格执行“按户籍划片参加微机派位”。
这就意味着在双林小学就读的小邹,通过计算机摇号只能在成华区规定区域内的初中学校就读。这让邹先生有些不甘心。
“不甘心”的邹先生便一口气给孩子报了三所民办学校,“每所学校都去试下,总能考上吧”。最终,小邹以超过录取线3分的成绩挤进了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的大门。
有“迫不得已”择校的,也有一门心思奔着民办学校去的。成都市锦里小学家长赵女士在这次考试中也提前给孩子找到了学位,而且她送孩子读民办学校的态度异常坚定。
赵女士的儿子小阳(化名)一直都是班上的前三名,还获得了区级“三好学生”荣誉称号,校级、班级荣誉证书一大堆,并握有奥数竞赛一、二等奖的证书。
以小阳的条件入读该区一所较好的初中完全没问题。赵女士也承认,经过毕业生综合能力测试后,小阳被区内一所优质初中“点招”的机会很大。可赵女士考虑再三,最终还是让孩子参加民办小升初测试,最终被西川中学录取。
“娃娃目前在小学的成绩是不错,可到了初中跟其他孩子比起来可能就差了一大截。”赵女士说,她承认很多公办学校也办得不错,但优秀的孩子大都集中在一两个实验班或基地班,而民办学校的学生都是从全市、甚至全省选拔上来的佼佼者,“筛过了一遍”,每个班的学生都不会差。
不过,对家长们提到的“教育资源不均”、“公办学校不如民办学校”的说法,成都市教育局并不认同。在今年3月底举行的一场关于规范民办学校小升初招生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表示,成都市公办学校学位充足,完全能满足所有小学升初中学生的需求;而且随着名校集团战略、区域互动机制、城乡教师优化配置等举措的实施,成都市各区域校际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家长们完全没必要“涌”到某一所民办学校。
究竟是优质教育资源太少,还是家长要求太高?四川省教育厅特约教育督导员、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游永恒认为,政府在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上的确作出了极大努力,也见到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家长们对所谓“好”学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这些措施的效果要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会有一个滞后效应,需要一段时间。
不过,他同时也谈到,目前政府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总体偏少也是事实,并且在一些区域,薄弱学校和优质学校之间的差距还很大。“在我看来,要缩小这个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际均衡,至少还需要8年至10年的时间。”
在刚刚结束的成都市推进义务教育工作会上,成都市教育局负责人提出,将严格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按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政策,按照相关规定,在三年内将择校率减少到10%以下;并大力培育一批重在内涵和特色发展的“新优质学校”,力争到2015年,中心城区新优质学校达到学校总数80%以上,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