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修复人才匮乏 5000万册古籍仅数百人能修
国图副馆长张志清省城开班授课,坦言古籍修复人才匮乏
5000万册古籍仅几百人能“修”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始时,初步估算全国公共图书馆馆藏3700万册古籍,经过几年普查,2012年最新统计全国各公藏机构收藏古籍量超过5000万册。这些古籍有三分之一左右或多或少存在破损情况,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始时,全国图书馆界只有不足100位古籍修复员,经过几年时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共培训、培养古籍修复人员720人次,但修复如此大量的古籍,古籍修复专业人员仍不能满足需要……7月3日,前来山东省图书馆开班授课的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告诉记者。而拥有海源阁专藏、易学专藏等75万册古籍,仅有8位古籍修复人员的山东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保护也是任重而道远。
全国5000万册公藏古籍很大程度上都有破损
2012年6月4日,北京艺术品交易拍卖会上座无虚席,一批苏州顾氏“过云楼”藏书即将上拍。最后,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用2.162亿元成交价拍下这批共1292册的清末古籍私藏。由于北京大学曾半途杀出参与争夺,一时成为热点。
同样也是6月,河南省图书馆被曝出馆藏古籍损坏严重,引起民众强烈反响。有媒体称,河南省图书馆场地不达标、专业人员配备不到位,目前古籍亟需专业保护。而河南省图书馆并不是唯一一家出现古籍保护问题的公藏单位。
7月3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第十五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在山东省图书馆举行开班仪式,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前来授课。据悉,来自全国公藏单位的近50位古籍修复师将会接受为期两个月的专业修复辅导与培训。
在课上,一个小时时间里,张志清多数时间都在谈人才问题。“2007年,全国古籍修复专业人员不到100人,国家图书馆是全国古籍保护最大的单位,也只有修复人员15人,学历基本上是大专,没有正高职称的专业人员。但从2007年5月到去年底,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0多期,培训学员4000多人次。其中,全国性的古籍修复培训班14期,培养修复人员720人。各省中心的培训工作也在广泛开展中,有效缓解国家古籍保护工作人员不足的状况。”
课后,张志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谈及当下古籍保护现状,张志清表示,“根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今年上半年的统计,从2007年开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五年来,各省级古籍保护中心上报的公藏单位古籍量已经超过5000万册,高于2007年的3700万册。目前,山东现有150多家单位藏有古籍,数量很大。”
当听者在庆幸中国古籍保存工作成绩显著的时候。这些数目众多的书籍,在张志清看来,却也是心头重担。“中华文明的一个特点就是靠典籍来记载历史,中华文化延续五千年,一脉相承,典籍起了决定作用。”钱存训先生曾说,截止到十五世纪前,中国所生产的典籍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从数量上来说,我国现存古籍数量庞大,但我们应该看到,正因为年代久远,许多古籍存在破损情况,非一朝一夕能够修复完成。开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培养古籍保护修复人才,继承传统修复技艺,通过合理的机制,使古籍修复人才培养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张志清告诉记者,经过几年来的不断培养、开班授课,2012年,修复人员已增加到720多名,“但古籍修复人才还需在实践中得到长期锻炼提高,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够成熟,修复珍贵典籍。古籍人才匮乏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古籍保护时间紧迫,需要各级政府更加重视,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古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人民心里的东西。古籍保护行业虽然规模很小,但是与大众的感情紧密相连。像之前河南省图书馆古籍破损的事情,也反映了这个问题。民众平时不多谈古籍保护的事情,但是,一旦他们知道有单位没有做好古籍保护工作,就会非常激动。社会关注古籍保护的意识越强,越能够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