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封口令难退状元高热 过分炒作助长浮躁社会心态

2012年07月10日 15:39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新闻回放

  近日,各地中考成绩放榜。为防止热炒“状元”带来的不良导向,武汉市教育主管部门向各学校下发封口令、签保密承诺,下狠招屏蔽“状元”;湖北随州则将全市中考前1000名考生成绩用“A”来表示,学校、考生都不知道具体分数,A类考生可以选择随州任何一所高中就读。

  “雪藏”禁令难退状元高热

  每年6月末7月初,是各地高考、中考成绩放榜的时间。今年揭榜时,“状元”风再起。从北京的文理“双状元”,四川的“被状元”,再到海南的“满分状元”、网上疯传的中学生“拜状元”等,热捧“状元”之风方兴未艾。

  为淡化社会对“状元”的关注,部分省市狠招频出。辽宁省教育厅与全省14个市教育局签订责任状,严令全省各学校不得炒作中高考成绩和高考“状元”,如果出现学校过度宣传炒作现象,将在全省通报批评,一年内取消评优资格;广东省采用屏蔽技术让高分考生的成绩和排名天下不知;武汉市在中考成绩揭榜前,更是把保密工作做得天衣无缝:除屏蔽高分考生成绩和排名外,还对深怀“状元”情结的各初中下发封口令、签订保密承诺;湖北随州市今年中考无“状元”,前1000名考生成绩均用“A”表示。

  尽管没有官方发布,但记者通过网络等多种渠道还是很容易获悉“状元”信息,论坛上、街坊间关于“状元”的各种小道消息风声四起,“状元”也相继浮出水面。

  早在2004年,教育部就明确要求各地各校不得对考生高考成绩进行排队,不得公布考试优异者名单,不得围绕任何考生个人进行宣传。从2007年起,先后有海南、广东、江西、江苏、重庆等地明确禁止宣传炒作高考“状元”。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但媒体报道中仍出现“疑似”、“高分”等暧昧字眼,“状元”热依然难以降温。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对每一个学生的培养上来。”武汉市教育局局长徐定斌说,淡化“状元”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对遏制热捧“状元”之风能发挥积极作用,“我们下发封口令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校、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避免学校之间相互攀比,进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状元经济”背后有利益博弈

  据调查,高考“状元”后来未必是顶尖人才或领军人物,众人为何仍穷追不舍?“当下,分数至上仍然左右着绝大多数家长、学生的思想意识。在这样的现实氛围中,追捧、热炒‘状元’也就不足为怪。”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校长蔡旺森说。

  “归根结底,还是各方经受不住‘状元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一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的老师直言不讳:学校不惜重金宣传“状元”及升学率,是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声誉,制造名校效应,网罗更多的优质生源,进而导致家长对“状元”学校的追捧,继而演变为如今愈演愈烈的择校风和扶摇直上的择校费,“最后损害的还是孩子们接受公平教育的权益,也使得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功利化”。而媒体炒作,无非是为了提高发行量、收视率和点击率;商家炒作,是希望在“状元经济”中分得一杯羹。

  武昌的学生家长王女士认为,除了各方利益驱使外,“状元”热高烧不退还有一定的社会土壤。大多数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此宣传“状元”并非一无是处,适度地挖掘他们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精神面貌、对待挫折的态度以及其他经验等,对其他学生是一种启迪或借鉴,“只要不过度渲染就可以了”。

  制度创新才能标本兼治

  教育部门多次要求“雪藏”“状元”,对弱化学校间的攀比、遏制愈演愈烈的择校之风、保护考试佼佼者的未来发展的确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要想根除畸形的“状元”热,似乎还缺少一剂标本兼治的良药。

  “根治炒作‘状元’现象的关键,是要把素质教育这剂良药熬制得实实在在。”湖北省襄阳四中校长程敬荣认为,考试佼佼者有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但不少地方宣传时把“经”念歪了:突出了“一轮明月”,忽视了“满天星辰”;突出了学校名气,忽视了学校内涵;突出了考试成绩,忽视了综合素质。“素质教育实施得好,每个学生都会成就最优秀的自己。如果目光过于短视,素质教育无法实施,学生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保持第一名要用掉学生太多的精力,‘状元’不能代表什么。”武汉大学原校长刘道玉表示,过分炒作只会助长浮躁的社会心态。丹江口市实验中学工会主席王守玉认为,过分炒作“状元”显然不利于高中教育的良性发展。“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生价值,才是高中教育健康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阳光大道。”

  “炒作优秀学生对学校的知名度固然有一定的提升,但最重要的还是学校办学的口碑,关注每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不应只是一句空话。”蔡旺森表示,对于考试中涌现出的佼佼者,学校和社会既不应热炒,也不该冷讽。“宣传要多关注他们身上隐形的闪光点,而非盯着分数说事。”

  “其实,一个考生将来是否成功、幸福,并不取决于高考分数。所以,社会各方都要理性看待分数。”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程斯辉表示,湖北随州为避免炒作“状元”及生源大战,采用英语字母分层呈现中考分数的做法,对遏制“状元”热具有很好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技术操作难度不大,而且体现了对低分生的人文关怀。”程斯辉认为此举既是推动素质教育和中考制度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更是对教育本质的一种回归。“我们期待社会各界能多动脑筋,集思广益采取得力措施,让素质教育的观念真正深入人心,营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那么‘状元热’退烧就水到渠成了”。(记者 程墨 实习生 王小占)

【编辑:肖媛媛】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