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八成受访者支持待业大学生从事蓝领工作
又是一年毕业季。据中新网报道,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曾表示,中国今年将有680万高校毕业生,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青年就业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日前,上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共青团组织的相关调查显示,至2011年年底,上海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人约占登记总人数的30%。失业一年以上的青年群体总量约2万人。有人提出,与其在家待业、当“啃老族”,还不如去做蓝领工作,至少能够自食其力,积累工作经验。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新浪网进行的调查(2008人参与)显示,83.4%的受访者支持待业大学生从事蓝领工作。受访者中,70后占34.9%,80后占38.5%。
大学生与其在家待业啃老,不如在蓝领工作中寻找前途
毕业于浙江某三本院校的张豪,是失业青年中的一员。父母也曾建议他去做蓝领工作,可张豪完全不理会,他的理由总是很充分:工作辛苦,收入太低,说出去没面子,难以有大发展……就这样一拖再拖,他如今已经待业一年半了。拿着空白的求职简历,现在张豪连去参加招聘会的勇气也没有了,索性在家当起了“啃老族”。
民意中国一名网友留言,待业在家不仅会荒废青春时光,还会令人心志懈怠,最终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调查中,79.4%的人表示,大学生与其在家待业啃老,不如尝试在蓝领工作中寻找前途。
江西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周青,总担心自己会“毕业即失业”。从去年9月到今年5月,她一直在积极努力地找工作,却一封录用通知也没收到。在与辅导员沟通之后,周青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定位过高。
她告诉记者,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她一直抱着“没听过名字的单位就不去”的原则,“经过反思,我发现自己实力还远远不够。眼高手低,只能白白耽误了最佳的求职时机。”
现在大学生就业心态存在哪些问题?82.6%的人首选“眼高手低,定位过高”;73.7%的人指出存在“怕苦怕累,想不劳而获”的心态;63.2%的人认为是“被动依赖,缺乏独立与积极主动”;55.4%的人觉得是“缺乏主见,盲目从众”;50.5%的人选择“一味焦虑迷茫,无法把握机会”。还有37.9%的人认为“自卑胆怯,低估自己”。
之所以产生这些就业心态问题,68.5%的人认为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脱节”,65.3%的人认为是“自我认知评判不正确、不全面”。
此外,61.0%的人认为原因是“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56.3%的人表示是“自身心理受挫能力较差”,48.4%的人觉得是“社会相关政策不完善”。
只有通过工作,才能提升工作能力
大学生林雅今年刚进入福建省烟草公司从事检验工作,像她这样的新员工全部被要求下基层,在车间等岗位从事蓝领工作至少3年。虽然要上夜班,工作也很辛苦,林雅却很满足。她说,她的工资在同龄人中是较高的,公司也会对表现优秀或具有潜力的新员工设置升迁机制。
她告诉记者,在他们公司,做蓝领也会有发展。即使是一个普通车间的操作工,也能凭借自身实力,一步步地从维修工、电工升到技师、高级技师,最后成为工程师。
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北平指出,对于一些自身能力素质较差的大学生来说,只有去工作,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才能自食其力。只要能够刻苦钻研、踏实努力,最终一定会有很好的结果。
待业大学生从事蓝领工作有哪些好处?受访者首选“可以积累更多工作经验和人生经验”(83.9%),其次是“可以避免职业空白期”(63.8%),55.1%的人表示“可以与职业规划相结合,获得长远发展”,50.4%的人认为“大学生更容易脱颖而出,获得更大舞台”;50.2%的人指出“高级蓝领也可能获得更丰厚的收入”。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杨伟国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暂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而言,啃老或从事蓝领工作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长时间不工作,工作技能必然下降,影响将来的职业前景;而一旦进入蓝领工作,会形成从事底层工作的市场信号,也可能很难转型。但权衡利弊,大学生还是应该参加工作,因为只有通过工作,才能提升工作能力。
“一方面,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技术含量增加,需要一部分大学生从事一线操作工作;另一方面,大学生只有从事基层或蓝领工作,才能了解现在一线的工作内容、现状及需要,为将来走向技术、研发、管理等岗位,作好铺垫积累。”赵北平说。
他经常用一个事例来鼓励学生: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总经理喻宝才,在1987年7月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到大庆石化做了一名普通工人,他的第一项任务是给几十米高的设备和管线刷油漆。他说,“我是清华毕业的,我要刷出与其他人不一样的油漆。”由于他的出色能力与踏实的态度,先后担任了技术员、技术科助理工程师、车间助理工程师、车间副主任等,如今他已是中国石油系统最年轻的高层领导之一。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肖鸣政表示,大学生从事蓝领工作,由于素质较高、见多识广、懂得思考,会将工作做得更好,而且,还会有助于基层工作方式、效率的改进提升。
调查中,57.4%的人认为,大学生投身蓝领工作有利于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水平。
64.1%的人希望社会为蓝领工作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尽管待业大学生从事蓝领工作有诸多优势,但本次调查也显示,81.1%的人表示现在依然存在大学生宁愿待业,也不做基层或蓝领工作的心态。
是什么导致大学生不愿从事蓝领工作?调查显示,首要原因是“社会存在偏见,自己觉得丢人”(77.1%);其次是“蓝领工作量大,太苦太累”(65.0%);排在第三位的是“蓝领社会地位低”(64.8%)。
湖北荆州蓝领工人吴辉有一个愿望:“有一天咱们国家的蓝领也会像德国等制造业发达国家的蓝领那样,领一份令普通白领都羡慕的工资,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平等地把我们当做对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群体。”
吴辉的愿望代表了很多人的心声。调查中,78.3%的人希望,社会能够转变观念,提高蓝领工作的职业声望和社会地位;75.3%的人期待,提高“高级蓝领”的收入和待遇;73.2%的人建议,应出台政策建立平等的社会保障与用工制度;64.1%的人则表示社会应为基层或蓝领工作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肖鸣政表示,要提高青年从事蓝领工作的积极性,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给高档次的蓝领工作提供体面的工资收入与合理的福利待遇。
赵北平建议,应当完善劳动法与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在医疗、养老等基本社会保障方面,逐步缩小待遇差别,直至平等对待。
“对大学生的培养和对蓝领工人的培养在思路上是不同的。大学生从事蓝领工作应该是暂时的、过渡性的、特殊时期的一种选择。”杨伟国也提醒,如果大学生的供给超过了社会需求,就需要调整教育结构,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各类人才,为年轻人就业创造好的氛围,这才是长久之计。实习生 洪欣宜 本报记者 黄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