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厦门大学教师称开设“爬树课”意在锻炼学生体能

2012年07月26日 14:46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厦门大学开设“爬树课”引争议
厦门大学开设“爬树课”引争议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北京暴雨过后,人们才惊恐的发现,想要逃出落水车,只有通过安全锤之类的工具才能击碎车窗玻璃。而这一点恰恰不是我们的常识。类似的情形在成人世界里如此尴尬,那孩子的逃生技能就更微不足道了。

  针对青少年逃生技能匮乏这一现状,厦门大学破天荒地在新学期准备开设“爬树课”。消息一出,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浪费钱,且效果不大;有人则认为,大学开爬树课?太不严谨了吧?还有人说,挺好,关键时刻管用就行!争议之下,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老师介绍说,这项课程是借鉴了美国、新加坡、台湾部分大学开设的生存训练课,爬树,意在锻炼学生的体能。

  厦大艺术学院老师:总的来说算是野外生存的一个范畴,之前那些搞野外生存的老师上这个课也不是说上课就直接爬树,它本身也有一些身体的素质训练,也有一些体能训练。

  如此貌不惊人的爬树课,在中国显得姗姗来迟。其实纵观世界各地,学习各种逃生技能和一些应付灾难的常识,已经是很多国家中小学校是必修课。大家是否还记得,今年4月10日,美国华盛顿一名校车司机在途中突发心脏病失去知觉,紧急关头,13岁的学生杰里米将汽车停靠到路边,又和同学一起以挤压胸腔的方式救活了司机。这主要得益于他们日常开展的各种训练。

  美国:大中小学的选修课均涉及不同程度的自救及灾害应急

  在美国,部分大中小学的选修课或者学生社团、兴趣小组都有涉及不同程度的自救及灾害应急的普及课程。李玚刚刚毕业于美国马里兰大学,好莱坞影片《饥饿游戏》中一些灾难应对情节,仿佛让她重新回到了求生课堂。

  李玚:我记得那个时候就有教过我们关于如何平时准备便携式的一些食物、水包括逃生工具,帮助你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应对灾害。除此之外,课堂上还讲到在野外的时候如何辨别方向,怎么找没有毒的食物,包括怎么预防蚊虫叮咬伤害或者是应对野生动物的侵袭等。

  美国的一些大学也会设置“爬树”课程,形式类似于攀岩运动。学生不是赤手空拳,而是学会使用安全带、绳索、锻炼自己的四肢、腰背力量以及锻炼柔韧性。美国的求生技能课程大多寓教于乐,不记入学分,因此学生们乐在其中,不问结果,却能水到渠成。

  李玚:有非常完善的现代化健身专门的场馆,对普通学生在正常学期内都是免费开放的。其实好的身体非常重要,身体好的话在危难当中对自身自救的可持久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日本:幼儿园孩子也开始学习逃生知识

  在邻国日本,类似“从娃娃抓起”的正规军训练原本源自初中。不过由于近年来灾害频发,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也开始学习逃生知识。关西大学松本一博同学第一次参与学校的逃生训练课是在小学四年级,不过日本学校的演习式操练有别于美国“爬树式”的体能训练,他们更加注重模拟灾难场景。

  松本一博: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到日本来做过一个训练,当时那个训练让我感到非常的感动,就像真正发生事件一样的。我发现没有一个小孩会匆匆忙忙的,学校里避难的走廊一般都不能用的,大家会把避难走廊开开,让大家去用,然后在操场上学校会找消防队的人来跟大家讲具体的知识。

  松本一博介绍说,因为日本学校对于青少年防灾逃生意识的培养贯彻始终,就算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知道在地震、火灾等发生时如何保命,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反而不会涉及相关内容。

  英国:注重学生体能培养 户外活动丰富

  不过,相比之下,英国在学生逃生技能培训上就不那么在乎了,他们比较注重的是学生体能的培养。华人李博宇从初中到研究生都是在英国校园中度过,在他的记忆中,英国学校的灾害教育远远不及对学生远离酗酒的叮嘱。

  李博宇:学校经常提的就是青少年喝酒的问题,英国人的户外活动挺多,下课之后都有自己的户外活动,他们虽然没有很专业的训练,但是户外活动都挺丰富的。

  其实欢迎“爬树课”的大学生还是很多,有网友说,一想到爬树,头脑中立刻想到人猿泰山的英姿,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运动精神。网友“喜马拉雅”说,也许爬树课真的能帮助我们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

  厦门大学开设“爬树课”,为现行教育制度融入了更多的人性化、趣味性的元素,虽然有人说这确实有“亡羊补牢”之嫌,但补比不补好,至少它让大学生向合格的社会人迈进了一步。

【编辑:张志刚】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