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住房问题成农村学校教师流失一大诱因
民盟四川省委调查发现,住房问题已成为农村学校教师流失的一大诱因——
“近年来,我省每年都花大力气为农村中小学招聘年轻教师,但为什么许多农村中小学仍处在‘年年都缺老师’的怪圈之中?”民盟四川省委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不能为教师提供住房,教师在城镇学校之间常年“走教”,诱发了系列问题,也潜伏着教师流失的巨大隐患。
目前,我省县以下农村中小学教师约50万人,如何稳定这支队伍?民盟四川省委建议,尽快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公租房制度,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基本生活所需。记者8月1日从民盟四川省委获悉,《农村中小学教师也应建立公租房制度》的社情民意信息,在今年初上报全国政协和民盟中央后,国家财政部已多次来电了解相关情况,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问题有望得到具体落实。
【调查】
农村教师面临住房“三无”尴尬
内江市政协委员、民盟内江市委盟员黄学英是内江九中的一名教师。该校位于城乡结合部,教师大多来自农村学校。“为什么离开原有学校?”所有“跳槽者”的回答惊人一致——“农村学校没有供教师居住的房源!”一位年轻男教师说,因为没有住房,在农村学校时连女朋友都找不到。
“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住房问题是关键!”根据黄学英的建议,民盟内江市委对“农村义务制学校教师周转房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辗转内江市市中区9所农村中小学和东兴区部分农村学校,发放问卷300余份,调查了200余人次。
调查结果显示:市中区9所学校均无教师公寓,部分学校虽有教师宿舍,但10多年前开展房改后,学校既无资金、又无土地新建住房,导致大部分房改后参加工作的教师尤其是工龄较短的青年教师,要么在学校附近租住农房,要么起早贪黑在城镇学校之间“走教”上课。八成以上的青年教师在受访时表示:住房问题是当前最大的难题,也成为他们决定去留的重要因素。
民盟四川省委进行更广泛调查后发现,在我省广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既无法通过教育系统支持获得福利性住房,又不具备购买城镇经适房的条件,更无法像农民一样获得宅基地自建住房,大部分教师都在“走教”。
【隐患】
临时工管理住校生
“‘走教’会诱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学生、教师身心安全均存在隐患”。省政协委员周昌亮分析指出,许多农村中小学都存在“一放学就见不到老师,住校生由临时工来管”的现象,一旦住校生发生疾病和矛盾纠纷等突发事件,很难得到及时正确处理,而起早贪黑奔波于住所和学校之间的教师,人身及财产也容易受到侵害。
“农村中小学人才吸附力也将降低。”周昌亮认为,“衣、食、住、行、用”基本生活“链条”中,“住”这一环节难以解决,导致农村教师基本生活“断链”,而在城市或城镇工作,只要满足一定条件就可以申请公租房或廉租房,使部分教师向待遇好的地方流动,导致部分农村中小学陷入“年年都要花大力气补充教师,但年年都缺老师”的尴尬之中。
【对策】
建农村教师公租房缓解燃眉之急
如何破解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难题,民盟四川省委建议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公租房”制度。政府在制定公租房建设规划时,应以拥有较多国有土地的农村中小学为主要目标,规划一批规模适度、布局科学的教师公租房项目,将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通过启动资金注入、投资补助等方式,保证各方资金即时到位。同时,制定统一灵活的“教师公租房”管理配套政策。由省级部门确定“教师公租房”租金标准的高限和底限,供基层政府自主选择,并根据当地财力,对符合条件的教师予以租赁补贴。明确准入与退出管理制度,以利于“教师公租房”真正被符合条件的农村教师所享受。
“应为农村教师公租房制度的建立创造良好政策环境。”黄学英委员呼吁,可对“农村教师公租房”建设提供税费、贷款、担保减免和优惠政策,或加大旧房改造力度,或向社会收购部分富余商品房,因地制宜地扩大农村教师公租房的房源,以解决农村教师的燃眉之急。(记者 王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