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raybetapp瀹樻柟涓嬭浇 | raybetapp | 国际| 军事| rayapp涓嬭浇 |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两周年:基层教师素质提高

2012年08月13日 08:58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参与互动(0)

  编者的话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成为未来十年指导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成为上上下下一致行动;两年来,各部门各单位鼎力支持,形成了推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两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优先发展教育真正成为共识;两年来,社会各界关心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围,教育事业发展显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中国教育亮点纷呈,意气风发。

  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两周年之际,本报策划组织了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系列述评文章。今天刊发第一篇《中国教育的世纪行动》,敬请读者关注。

  两年前的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颁布。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是中国教育的一次“世纪行动”,其目标直指人民群众关注的教育民生问题、教育质量问题、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的能力问题、教育发展的基础性保障问题等。直面教育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彰显了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坚定信念和坚强决心。

  两年后的今天,置身于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关注教育的人们也许会问:在教育规划纲要的统领下,这场气势空前的教育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果?中国教育版图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优先发展教育成为上下一致行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中华民族正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教育成为中国走向复兴的关键路径。中国,要在未来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必须精心谋划教育发展。

  2010年7月,教育规划纲要在全国上下的关注中颁布并实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深刻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纲要不仅指明了未来10年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也以国家意志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强调,“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我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优先发展不仅体现在对教育地位的认识和重视上,也体现在政府公共财政对教育投入的大幅提升上。这既是决策层“谋局”的战略,更是各级政府、各部门“谋事”的行动。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部门到其他相关部门,教育优先发展已从决策和观念转变为全面落实纲要精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共识和行动,中国教育翻开了前所未有的新篇章。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不到3个月,国务院将纲要确定的任务分解为190个重点项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技部等11个部门牵头,49个部门参与,逐项予以落实。根据任务分工方案,相关部门既科学分工,各司其职,又协调合作,戮力同心。

  教育发展不单单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各个部门、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参与,需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为提高基层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当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采取置换脱产研修、短期集中培训、远程培训等方式,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人,其中农村教师占到95.6%。在“国培计划”的引领与示范下,各地更加重视教师培训工作。据统计,2011年全国省级财政性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达到9.9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3.3亿元。

  为组织好10个重大项目的实施,2011年3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指导意见》,明确了近3年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工作要求,并将十大项目细化为37个子项目。

  为拓宽财政教育经费投入来源渠道,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对各地2011-2012年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的通知》,从财政教育支出增幅、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教育附加征收率和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计提率四个方面对各地投入情况进行评价,并将各地投入情况及时报告。

  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行动,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财政部、教育部发文,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并下达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设岗位教师2011至2012学年第一批中央专项资金25.2269亿元,中央财政年人均补助标准为2.054万元。

  4%,一个关心教育的人士持续多年热议的话题,一个多次写入文件却迟迟未能实现的目标。为确保4%目标如期实现,为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落到实处,相关部门连续调研,提出一项项理顺体制机制的方案。

  201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要求各地政府公共财政支出预算保证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法定增长,预算执行超收部分优先用于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据测算,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可达到2.2万亿元左右,与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前,即2009年的12231亿元相比,增加1万亿元左右,年均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3000多亿元。

  确保实现4%,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迈出的重大一步!

  在中央政府的率先垂范下,各级政府纷纷跟进:江西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安徽省2011年全省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超过了25%。山东省和河南省的这一比例也超过了20%。2010年,青海全省教育经费达到94.92亿元,是过去10年总投入的两倍多……

  落实规划纲要呈现你追我赶局面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从南国椰林到北国草原,从北疆天山到白山黑水,各级政府立即行动起来,出台许多重要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万里鲲鹏正举,教育春风渐酣。

  “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再美好的蓝图、再宏伟的目标,也要靠扎扎实实的落实和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从南国椰林到北国草原,从北疆天山到白山黑水,各级政府立即行动起来,结合本地区教育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地方教育规划纲要,出台许多重要政策文件和配套措施,为教育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先后召开教育工作会议,党政一把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无论从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内在要求看,还是从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要求看,我们都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实现全省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经济大省地位相适应。”

  天津提出“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建成人力资源强市,教育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天津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长黄兴国要求:“要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各区县、各部门都要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

  “山西要转型,教育首先要转型;山西要跨越,教育首先要跨越。”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眼转型跨越发展大局,从战略高度谋划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小省区也能办大事”,是宁夏党委、政府对教育的承诺。在宁夏教育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强调,宁夏作为一个欠发达省区,经济相对落后,但教育并不一定必然落后。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对宁夏教育改革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同样充满期待,“要想使这一蓝图变成现实,需要‘跳起来摘桃子’,在教育发展上自加压力,爬坡追赶,奋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

  与此同时,“政绩”二字以高频率见诸各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规划纲要文本。把教育优先发展提升到政绩观的高度,从根本上解决了教育发展“责任人”的问题。各地以教育规划纲要为蓝本,实施“问责制”、落实“责任人”,从民生高度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浙江省把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为了督促各县市抓紧落实纲要,浙江还在全省开展教育现代化县(市、区)达标评估活动。陕西、湖南、山西、宁夏、新疆、广西、山东、西藏等地纷纷出台政策,把纲要确定的各项指标纳入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的考核体系,实行教育优先发展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完善对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考核制度。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教育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许多长期制约和阻碍教育发展的问题迎刃而解。

  为了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2011年7月,上海市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学生健康促进大会,实施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公告制度,建立了市、区、校三位一体的学生体质监测工作网络。此后上海每年向社会“晒”一次各区县“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与排名,并通过“上海市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的深入推进,建立起“快乐活动日”制度,确保学生在校每天锻炼一小时。

  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发展空间不足难题,山西省抓住机遇,启动了占地近万亩的高校新校区建设项目,由省长王君任领导组组长,省政府多次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协调会,出台了有关土地、资金筹集、费用减免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目前,高校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入驻的10所高校全部开工。今年秋季将有8所高校的3万多名新生入驻。

  学前教育一直是青海教育的薄弱环节,2011年,青海充分利用国家发展学前教育的重大项目,并和本省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有机结合,争取资金1亿元,以奖补等多种方式,引导地方政府加大投入。目前,在湟中县、湟源县等25个县新建幼儿园32所,改建幼儿园124所。海南州贵南县和海东地区乐都县等15个县正在尝试学前教育巡回走教模式……

  从教育发展“尤为重要、十分紧迫”到对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从把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到把重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教育优先发展已凝聚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共识,内化为具体实践和行动。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在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的指引下,全国各地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先恐后推动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中国教育走进了绿意盎然、生机勃发的春天。

  追求公平质量取得阶段性新进展

  425个国家教改试点项目中,有46个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紧密相联。2011年,教育部先后与北京等27个省份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教育公平是教育最朴素的理想,也是亿万家庭最迫切的期待。就国家而言,要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转变,教育质量是关键,因为没有一流教育就没有一流人才,就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

  在教育规划纲要所描绘的蓝图上,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温家宝总理指出,教育发展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教育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前提。

  那么,什么是有质量的教育?如何为公众提供有质量的教育?这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必须回答的两个问题。

  优质与均衡,是衡量义务教育发展的两个不同维度,也是体现义务教育发展的两个最核心的标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与民众的热切渴望面前,中国教育开启了以优质、均衡为目标的教育改革世纪行动。

  翻开425个国家教改试点项目,就有46个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紧密相联。均衡显然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上上下下实实在在的行动,是各级政府层层分担的责任。

  2011年,教育部先后与北京等27个省(市、区)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提出了各省基本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备忘录的签署,表明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

  中国地域之广阔,发展之不平衡,决定了均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各地能同步实现的事情。受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资源配备的均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都决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目标,更是一个过程。因此,各地任何积极的探索,哪怕是点滴的行动,对中国教育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

  天津市通过组建相对独立的“天津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打破了“教育部门管教育督导”的传统模式,建立由督政、督学和质量监测组成的教育督导整体工作格局,开创了教育督导全覆盖,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新局面。这些举措在强化区县政府教育职责、转变区县教育管理方式以及提升基层学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成效。

  为了提高区县教育质量,陕西省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学校发展水平评估,二是推进“双高双普”,三是教育强县创建。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这三项工作层层递进,给市县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其中,“双高双普”则更强调县级政府在整体推进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基础上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让县域教育发展水平再上一个层次。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实则是对优质教师的期盼。如何让现有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如何让最优秀的人才成为教师,如何让优秀教师进得来、留得住、干得好?这是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教育规划纲要力图解决的问题。

  2011年年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将“国培计划”的星星之火再次点燃。此后5年间,全国1000多万名教师将接受每人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100万名骨干教师将接受国家级培训。同时,通过“国培计划”,还将为各地输送一批“种子”教师。首届10597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落实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到中西部任教,39%到农村学校任教。

  国家实施免费师范生、特岗教师等计划,就是要让最优秀的人才走上教师岗位。千万名教师的素质提升就能直接带动上亿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而这千万名教师中的很多人还将成为“种子”教师,去影响带动更多的教师。

  针对农村教师紧缺难题,福建有了“五个一批”,即通过师范院校培养一批“一专多能”专科层次小学教师、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一批、实施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和经济困难县补充农村学校教师资助计划补充一批、加大对富余学科教师培训一批、采取“走教”一批等形式,重点引导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满足农村中小学、教学点开齐开足课程的需要。其中,仅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便吸引了2000余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湖南省为补充农村教师亮出新招,定向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全省贫困县免费培养五年制大专生,去年首批毕业生981人已全部回到签约地就业。近年来,免费专科生、免费本科生、免费专为幼儿园培养的专科生等政策,陆续实施。目前免费培养教师累计总数已达1.5万余人,农村教师年龄、学历、学科结构的矛盾,大大缓解。

  质量决定品质,提高质量不仅是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归宿。193所高校实施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紧紧围绕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吹响了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发展为主向内涵式发展为主转变,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前进号角。

  职业教育普遍实行“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模式。企业的直接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激活了职教的教学,校企走上了融合发展的道路。海南省喊出“重点支持、重点倾斜、重点发展”职业教育的口号,不为现有条件所限,顺势而为,整合省、市、县各级职业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最终实现职业教育从知识向技能转变,从农村向城市转变,从学习向就业转变;甘肃省扶贫办、省教育厅联手组建成立了甘肃省贫困地区“两后生”(毕业后考不上高中、高中毕业后考不上大学的落榜生)职业教育集团,广泛开展“两后生”培训工作,探索出了一条西部贫困地区职教扶贫的有效途径。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两年来,中国教育版图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每一个呼声,每一项变革,每一次突破,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育的整体生态,增强了教育为国家未来奠基,为人民生活造福的能力。

  骄人的成绩激励着我们,宏伟的蓝图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继续开拓创新,为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的宏伟蓝图和目标而不懈努力!(李曜明 张以瑾 柴葳 高靓)

【编辑:姚培硕】

>教育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