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男子代课3天突遭地震 未能挽救3人担心坐牢(4)
永远留在山顶上的学校
9月19日,记者摸黑走进了寨子,村民们刚吃过土豆煮成的晚饭,围坐在帐篷外的火堆边。
房屋在地震中倒成了一片,朱银全家的土坯房裂了个大口子,屋顶也开了天窗。在民政部门分发的帐篷里,村民们已经住了10天。天气开始转凉,他们还不知道重建会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展开,他们眼巴巴地盼着政府想办法给他们盖新房子。
地震后,寨子里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他们无力去改变村里的落后状况。他们大多读完小学三四年级就辍学了,如今还是城市里廉价的劳动力,不过这仍然比他们的父辈固守着几亩玉米地能获取更多的价值。
倒塌的学校已经被村民们夷平,椽木堆在一边,腾出的空地上,有公益基金会给搭起了帐篷,外面再竖起一面国旗,云落小学就在帐篷里复课了。
代课老师朱银全又开始上课了,他的普通话很不标准。他用略显怪异的唱腔给踏着泥泞赶来上课的孩子们讲起了“5”以内的加减法,孩子们还不太懂汉语,他说一句汉语,又再用苗语解释一遍。
他只有能力给学生开数学和语文两门课,他煞有介事地在课堂上确立起基本的尊师观念,给孩子们演练。他宣布:“上课!”孩子们就站起来说:“老师好!”迟到了,就先在门口举手打报告。
“在村里,老师还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职业,你能从他们说话中感受到。”虽然是代课老师,朱银全还是感到很自豪。
在整个彝良县,教育都还是非常薄弱的一环,这与贫穷密不可分。其中垮塌的云落小学,在1957年建成后,到2006年才有了难得的一次翻新,村民出工,中心小学出瓦和玻璃,不过这仍然让它一下子成为寨子里最好的房子,因为周围的民居大都还是茅草葺的屋顶。
随着时间的流逝,朱银全也明白,他转正的希望实在很渺茫。在整个彝良,像朱银全这样的代课教师,有约800名,他们的知识层次普遍较低,在仅有的几次转正考试中,都拼不过年轻的师范毕业生。
不过,用有编制的教师全部取代他们又不现实,彝良县教育局副局长周光富说:“我们全县编制指标是5300个,虽然还有500个指标没用上,但很难批下来,因为县财政缺钱。”
考虑到集中办学的趋势,彝良县的代课老师终究会越来越少,二级教学点也会减少。但周光富说,难得花30万重建云落小学,“那里又是苗寨,需要先教孩子们汉语,即便连一年级都撤了,也可以有学前班,学校还是有长期保留的必要。”
朱银全有了新使命,只要他愿意,他可以不去打工,一辈子在云落寨做代课老师,但他还想给这里的孩子带来一些新东西,“听人说每年会有针对乡村教师的培训项目,还是免费的,不知道我能不能参加?”(记者 龚海)